正文

微軟的反擊:“PC對Mac”廣告

理性的非理性 作者:鄭毓煌


微軟的反擊:“PC對Mac”廣告

在蘋果公司2006—2009年連續(xù)推出66個“Mac對PC”系列廣告片之后,微軟公司終于忍無可忍,宣布將斥資3億美元進行廣告宣傳,用以反擊蘋果的“Mac對PC”系列廣告。有趣的是,微軟居然推出了針鋒相對的“PC對Mac”系列廣告。這些廣告仍然使用PC和Mac來做對比,所不同的是,微軟在廣告中試圖突出PC的成熟、穩(wěn)重,將Mac貶低為幼稚、業(yè)余、不負責任。然而,這些廣告并沒有收到期待的效果。大多數(shù)觀眾認為微軟的廣告缺乏說服力,這些“PC對Mac”廣告只在電視上播出了幾期就停播了。

2009年9月,微軟用1000萬美元的高價邀請美國著名的退休喜劇演員杰瑞·宋飛(Jerry Seinfeld)與比爾·蓋茨合演電視廣告,以應對蘋果用賈斯汀·朗和約翰·霍奇曼合演的“Mac對PC”系列廣告。這一次,比爾·蓋茨和杰瑞·宋飛住到了美國的一戶普通人家里,和他們一起吃飯、打乒乓球,試圖融入他們的生活。這似乎是微軟想要說的:“我們雖然是精英,但我們也可以很平易近人,很貼近生活?!?/p>

然而,在這則廣告中,人們除了看到比爾·蓋茨在抱怨吃剩飯剩菜和杰瑞·宋飛不熟練的抽球動作,長達1分40秒的廣告幾乎什么也沒有成就。大多數(shù)電視觀眾在看完后并不知道它在說什么,而如果希望利用喜劇演員來突出PC的“有趣性”和“娛樂性”(蘋果公司在“Mac對PC”系列廣告里攻擊PC的無趣和乏味),微軟選擇退休喜劇演員杰瑞·宋飛似乎也是個錯誤(為什么不選諸如Lady Gaga等更當紅的娛樂界明星),這反而突出了微軟Windows系統(tǒng)不夠時尚、缺乏創(chuàng)新的特點(還記得微軟的Windows Vista嗎?2008年,我買了一臺聯(lián)想ThinkPad筆記本電腦,由于預裝的是Windows Vista,我只好請學校的IT支持人員幫助我將它卸載,然后裝上更好用的老版本W(wǎng)indows XP)。結(jié)果,由于反響不好,微軟在兩周之后就停播了這則由比爾·蓋茨和杰瑞·宋飛合演的電視廣告(這1000萬美元確實浪費)。

2009年10月,微軟宣布推出Windows 7。為了反擊蘋果Mac的攻勢,微軟在Windows 7的網(wǎng)站上還專門設立了一個“Windows 7對Mac OS X”的頁面,對比項目包括“娛樂性”、“簡單性”、“工作性”、“共享性”、“兼容性”和“選擇性”,等等。而在針對Mac進行評價時,微軟用了“Mac可能讓你掃興”、“Mac需要花時間來學習”、“Mac無法幫助工作或?qū)W習”、“Mac不喜歡分享”,以及“Mac不讓你選擇”等強烈的對比字眼。但從總體上說,盡管微軟同樣運用了對比的策略,它的“反擊”卻收效甚微。

為什么讓蘋果大獲成功的對比策略,在微軟的身上就難以發(fā)揮作用呢?我們可能會注意到,對比策略不但沒有能像期待中的那樣,幫助微軟提高品牌形象,它甚至起到了反作用,讓人們看到了微軟PC的平淡和乏善可陳,以及蘋果Mac的時尚和創(chuàng)新。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

顯然,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從對比中受益,這取決于兩個方面:首先,該品牌是否適合運用對比;其次,它是如何運用對比的。

在微軟的“PC對Mac”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微軟的PC本身并不是一款鮮明有特色的產(chǎn)品。如果說PC可以為自己的沉穩(wěn)、成熟和專業(yè)化而感到驕傲,還不如說這些特點是蘋果在“Mac對PC”系列廣告的對比中賦予它的。微軟的PC似乎是按照功能強大、性能卓越的原則來設計制造的,然而這也正是它的弱點所在:哪一款電腦不是按照這樣的原則來設計制造的呢?微軟的PC也因此顯得缺乏個性和特點。

因此,對于缺乏“個性”的品牌,對比是不適用的,它很可能會讓競爭品牌看起來更有吸引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