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時機,便不會成功。更何況在“看不見的新大陸”上,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與20世紀相比加快了數倍,謹慎被動對企業(yè)與國家而言都將導致致命的損失。順便提一句,芬蘭的諾基亞從生產橡膠長筒靴和電視的企業(yè)搖身一變,成為全球通信終端的制造商,它的成功也是角色和時機都非常明確的。該公司在1992年聘請了原花旗銀行的員工、年僅41歲的約瑪·奧利拉為總經理兼首席執(zhí)行官。此前,前任總經理陷入公司面臨的困難無法自拔,最終自殺。
奧利拉就職后,不再認為公司中的各種情況是理所當然的,而是不斷提出一個樸素的問題,這就是“為什么”。為了使面臨破產危機的公司再度復興,他選擇了專門從事移動電話事業(yè)。這是思路的轉變。正如世間的一切重要發(fā)明都源于“為什么”,思路轉變產生的效果有時是驚人的。
能夠對1865年創(chuàng)建的傳統組織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有人認為這不能歸功于奧利拉一人的決策,但這一改革正是因為他處在首席執(zhí)行官的位置上才得以實現。他的成功的確有國家政策方面的原因,如芬蘭放寬對通信領域的限制,但當時在公司內部,沒有一個人預見到此后10年間諾基亞的飛速發(fā)展。
錯過了時機,便不會成功。更何況在“看不見的新大陸”上,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與20世紀相比加快了數倍,謹慎被動對企業(yè)與國家而言都將導致致命的損失。令人擔憂的是,日本尚不具備這種思想準備與危機感。放眼教育改革的藍圖,我們完全感覺不到日本培育全球化人才的氣魄和意圖。
在日本,談到這方面的內容,便會有人用上一代日本人的思維方式議論道:“文部科學省到底在干什么?”針對下一代人的情況進行制度改革當然至關重要,但是國家和政府只能維持舊秩序,依靠國家和政府想辦法,以使自己在新的競爭領域中獲得成功,抱有這種想法的人是沒有資格成為商務專家的。
推動未來世界運轉的,是個體之間的競爭,而不再是國家之間或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優(yōu)秀的個體之間的競爭轉瞬之間便能改變世界。類似1990年的托沃茲、具備世界一流才能的人,不知會從何處現身。
真正有效的答案存在于新的競爭領域之中,只能依靠每一位專家去發(fā)現。這需要能力,能夠更迅速、更準確地認清別人看不見的東西;同時也需要氣魄,能夠在發(fā)現商機的瞬間以最佳方法抓住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