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10歲那年,父親借了錢在我們老屋邊上造了一間比較簡陋的新屋,那是他為了擺脫“紅房子”的詛咒的第一個大動作。收效似乎是明顯的,我哥隨即結(jié)了婚,我姐也在城里找到了意中人。遺憾的是由于當(dāng)時條件限制,新屋的位置離紅房子還是比較近,似乎還在紅房子發(fā)威的范圍之內(nèi)。于是十年后,1982年,我們家又造了新屋,新屋建在村子外,可以說真正是徹底擺脫了紅房子的糾纏。因之收效似乎也是很明顯的,我們家轉(zhuǎn)眼成了當(dāng)?shù)爻雒摹叭f元戶”。那時候,我已經(jīng)在部隊,在千里之外。父親從來不要求我調(diào)回去,而且總是對我說,你走得越來越好,意思是越遠紅房子越奈何不了我。原以為到此父親和紅房子的斗爭結(jié)束了,殊不知大動作還在后面。1996年,父親冒著大逆不道的風(fēng)險,把我們家的老屋很便宜地賣掉了,真正是驚世駭俗?。≡谖覀兗亦l(xiāng),老婆可以休掉,子女可以出讓,但祖屋是絕對不能賣的。不過我可以想象,父親為什么要這么做,說到底,還是紅房子在作怪,在煎熬他,在改變他,在給他勇氣和力量。
父親對紅房子刻骨而久經(jīng)的疑懼和抗?fàn)?,讓我從小就打開了一扇通往神秘和幽境的小門。這是一扇現(xiàn)實之外的門,可能也是我通往文學(xué)深地的門。
2、1971年正月初十
這一天,我號稱9歲,其實才7歲。
在我們家鄉(xiāng),人的年紀是以年頭來計的,說你多少歲,說的是虛歲,不是實足年齡。按這種說法,如果你是大年三十出生的,那么天一亮,到了正月初一,就已經(jīng)是兩歲了。我出生在元月,但在陰歷年中還是舊年,是農(nóng)歷11月19,到年三十尚有41天。所以,當(dāng)我出生42天時,我已經(jīng)叫兩歲了。每到正月初一都要加一歲,更何況是正月初十。于是,到了1971年正月初十,我不容置疑是9歲了——其實才7歲零50天。這一天,我背著書包走進了設(shè)在祠堂里的教室,事后我痛苦地發(fā)現(xiàn),我背的書包特別沉重——那不是書的重量,而是淚水的重量。
我不知道那時候我們那里為什么是正月里開學(xué),這個問題我沒有琢磨過。不過,我知道這是最后一次,以后都是夏季開學(xué)了,而我們之前好像都是正月里開學(xué)的。我覺得正月里開學(xué)更有種喜慶色彩,書包里藏著壓歲錢和酥糕,那感覺是很好的。中國的農(nóng)村給人最統(tǒng)一的印象是窮,貧窮落后,吃不飽,穿不暖,臟不拉嘰,大人缺乏尊嚴,小孩少了天真。但是公平地說,我們那邊不是這樣的,我從小沒有挨過餓,每年都有新衣服穿,冬天一套,夏季一套,過年時還有壓歲錢,遠的親戚給二角、五角,近的親戚,像外公、娘姨、姑姑至少給一元。我還認了個干爹干媽,自己很節(jié)儉的,但對別人很好,尤其對我更好,壓歲錢經(jīng)常給我一張五元大鈔。一般一個春節(jié)過下來,我可以得到十幾至二十塊的壓歲錢。這是我的零用錢。我用這個錢到縣城看電影,買好看的塑料涼鞋和的確良,回來做襯衣。這是少年的我最美好的回憶。換句話說,我小時候沒有感到過生存上的困難,沒有這方面的記憶。有關(guān)困難的記憶都來自精神上,來自時尚和世俗。每個時代都有時尚,我少年的時代是一個講成份和階級的時代,把人劃成兩個階級:革命和反革命;分成兩種顏色:紅色和黑類。黑類又細分為五類,即“地富反壞右”,俗稱黑五類。這黑五類中,我們一家占了兩類:右派和地主。右派是我父親,地主是外公,兩頂大黑帽子,是兩座黑壓壓的大山,壓在頭頂,全家人都直不起腰。
我上學(xué)的記憶是從被污辱開始的,記得那是一個下雪天,老師出去看雪了,我們在教室自習(xí);雪花從窗戶里飄進來,落在臨窗而坐的我的脖子里,我下意識地縮緊了脖子,起身想去關(guān)窗戶,剛好被從外面賞完雪進來的老師發(fā)現(xiàn)了。老師走到我面前,問我要干嗎。我說是雪飄進了我脖子,我想關(guān)窗戶。老師問我是不是冷,我說是的。狗日的老師說:你頭上戴了兩頂大黑帽還怕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