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洛夫提出的前衛(wèi)觀點,重塑了經濟學家和其他人對個體交易和整個市場的看法。所以,讓我們借助這個例子,嘗試另一道
智力習題。假設在另一個世界里,信息不是不對稱,而是信息對等(information parity),買家和賣家對相關信息的掌握情況大體相當。
這時會發(fā)生什么呢?好啦,別假設了。我們根本就生活在這樣的世界里!
回到二手車市場。在今天的美國,準買家(比方說,她想買的是二手的日產“千里馬”[Maxima])在接觸賣家前,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相關信息。
她可以上網,在離家一定距離范圍內找到哪些地方有最多的指定車型,由此獲得較大的選擇余地。她可以搜索社交網絡,或者訪問網站,了解每一家經銷商的信譽,從前的顧客是否滿意。對個體賣家,她可以在搜索引擎上花個15 分鐘,核實該人的誠意。她可以到網絡論壇,看看現(xiàn)有的“千里馬”車主對這款車有些什么樣的看法。她可以到汽車評測網站“凱利藍皮書”(Kelley Blue Book),汽車交易網站Edmunds.com 或者AutoTrader.com 上尋找二手“千里馬”的報價范圍。一旦看到自己喜歡的車,準買家就可以拿到該車的車輛識別碼,快速上網搜索,看它是否發(fā)生過事故,做過大修。
當然,即便如此,她仍然不可能完全排查掉不道德的賣家。但要是真的碰到不順心的交易,或是交易結果不滿意,她除了向鄰居抱怨,還可以做更多事后工作。她可以告訴Facebook 上的數(shù)百個朋友,微博上的所有關注者,博客的所有讀者,說不定會有人在自己的社交圈里轉述她的故事,終結賣家再度欺詐的可能。
現(xiàn)在,讓我們把二手車市場,擴大到所有其他商品市場。如今的買家,并不像許多經濟模型假設的理想情形那樣,“充分了解信息”。但他們也并非從前信息不對稱狀態(tài)下的受害者。這就是為什么第一幅“詞云”沒有錯的原因,它只是過時了。認為銷售虛偽、狡猾、低俗的想法,和銷售行為的本質并無關系,而是和銷售從前發(fā)生的環(huán)境有關。這種環(huán)境曾一度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現(xiàn)在卻正快速走向衰落。
平衡發(fā)生了轉變。如果你是買家,掌握著和賣家同樣多的信息,還擁有事后還擊的手段,你就不再是唯一一個需要提防當心的人了。在信息對等的世界,新的指導原則變成了“caveat venditor”——賣家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