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銀本位的發(fā)展與衰落(2)

讀懂金融的第一本書 作者:陳思進


185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澳大利亞發(fā)現(xiàn)黃金,使得世界黃金存量突然增加,令黃金作為單一本位貨幣,以滿足歐洲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成為可能,于是歐洲國家一個接一個,從銀本位制轉(zhuǎn)向金本位制。到1880年,各主要工業(yè)國家相繼采用了金本位制。

此時,英國的金銀套購操作幫助它獲得了巨額黃金儲備,時機一成熟英國率先廢除了銀本位,開始實行金本位制,從此奠定了其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

伴隨著英國的強大,是中國逐漸衰落的開始。由于中國實行的是銀本位制,對白銀的需求量,遠遠大于沒有支付功能、僅有裝飾和收藏功能的黃金。需求決定了價格,白銀在中國自然比黃金要昂貴。與此同時,歐洲實行的金本位制,對黃金和白銀的需求正好和中國顛倒過來,在歐洲黃金更為昂貴。

隨著世界白銀產(chǎn)量的迅速擴張,白銀越來越不值錢。歐洲的黃金日趨昂貴,對黃金的需求不斷增長。在歐洲和中國,黃金和白銀的供需和價格如此不平衡,自然有人看到了機會。由此,歐洲將大量白銀運到中國,來換取中國的黃金。就這樣,中國變成了世界白銀的吸收地,而中國國內(nèi)的黃金則源源不斷地流往歐洲。最終的后果是,越來越多大量貶值的白銀流入中國,造成了中國嚴重的通貨膨脹。

中國用大量實實在在的物質(zhì)財富,換取了日益縮水的白銀收入,這筆買賣真是虧大了。殊不知,幾百年后的今天,相似的情況又在中國重演。

讓我們再回到19世紀(jì)。到了1887年,黃金的緊縮促使蘇格蘭的三位化學(xué)家發(fā)明了氰化法,這種方法可以從低級別的礦石中提煉出黃金。在1896年,非洲的金礦就是用這種方法,令世界的黃金量突然大增,黃金數(shù)量的增加又導(dǎo)致了黃金通貨膨脹。

但是,1717年英國廢除了白銀的本位貨幣,引發(fā)世界各國廢除白銀的狂潮。從1870年開始,英、法、德諸國又紛紛放棄金銀復(fù)本位,采用黃金單一本位,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白銀因失去了作為國際儲備的資格而價格大跌。美國為了跟上世界潮流,也于1873年宣布放棄金銀復(fù)本位,改用了金本位制,使得當(dāng)時仍然采用銀本位的中國,貨幣價值下降。

自那時候起,中國的國庫儲銀總是不夠用,白銀的貶值給中國帶來了沉重的災(zāi)難。那么是否白銀升值了,就能把中國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