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chuàng)富,改變不是那么簡單(2)

國富了!幸福呢? 作者:高強


可是,資本、貿易已經成為我們的創(chuàng)富思路,改變不是那么簡單的。

我們的勞動力,本來是優(yōu)勢,然而世易時移,優(yōu)勢也會變成劣勢?,F在,勞動力雖然不再充分,卻也不短缺,區(qū)域性的流動過剩依舊普遍存在,這幾乎成了大多數人無法“先富”的劣勢。

英國18世紀進行工業(yè)革命時,只有1000多萬勞動力,少于中國一個人口大省的統(tǒng)計數字。中國開始工業(yè)化時人口已超過10億,這個高密度人口過度需要在50年時間內步入工業(yè)化。而人口眾多,決定了社會階層的復雜性,不同性別、年齡、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的人們,會表現出不同的經濟、政治訴求。

實際情況卻是,人口眾多的勞方,與自作主張壓低工資的資方代表相比,要弱勢得多。

作家梁曉聲參觀某家有近百名女工的絲綢廠時,發(fā)現工人工資極低,遂問:“老板啊,這些女工都是你同鄉(xiāng),你給她們的工資,是不是太低了點?。俊?/p>

這位大腹便便、頭發(fā)焗得黑亮的老板哈哈大笑:“不低,不低。我認為一點也不低。正因為她們都是我同鄉(xiāng),我才優(yōu)先招募她們嘛!……她們中年齡小的,趕上三四年,結婚時房子也有了,嫁妝也有了。而這是她們的父母想替他們做都做不到的!所以嘛,我自己這么認為啊,除了她們的生身父母,我也許就要算是她們這輩子的第二大恩人了!”他轉過身問低頭干活的女工們:“都想漲工資嗎?”“不想……”盡管聲音參差不齊,普遍小聲小氣,但畢竟使老板臉上又呈現出微笑。梁曉聲,《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年1月。

如果經營者以救世主自居,寄希望他們有一天“慈悲大發(fā)”是癡人說夢。讓勞動者欣慰的是,隨著勞動力紅利的消失,資方“一言九鼎”的日子漸成明日黃花,勞方工資終于慢吞吞地爬出谷底,劃出上揚的微笑曲線。不過,要徹底扭轉勞資分配格局不公,提高勞動者報酬,還需不斷增強勞動者在資方的話語權,并不斷完善工資共決機制及配套措施。這個過程注定漫長而曲折,需要勞方與資方不斷斡旋博弈,更需政府提供有力的制度與法律庇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