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富裕,是個絕對命題。不管是支持者還是質(zhì)疑者,對這一點,都達成了共識。從改革開放以來的好幾代西方觀察者的論斷中,也不難看出這一點。
為什么會這樣?簡而言之,以前太窮了,并非我們懶惰,而是因為種種制度性的原因使然。
人民公社可不是人間天堂,盡管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誰也不是傻子,誰愿意賣力苦干,但是吃飯時卻不能多吃一口呢?這么簡單的邏輯,那個時代卻偏偏視而不見。
事實上,在底層,關(guān)乎個人生存的問題,從來都不能弄虛作假,盡管人民公社在中央熱火朝天,底下的老百姓卻不以為然。浙江省永嘉縣有雅俗交雜的諺語為證:
出工鷺鷥探雪,
收工流星趕月,
干農(nóng)活李逵說苦,
掙工分武松打虎。
1978年冬天,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萬里下訪農(nóng)村時偶遇一個上身穿棉襖、里面光著身子、破爛地方露出棉花的青年。他問這個青年:
“你有什么要求?”小伙子說:“吃飽肚子!”萬里又說:“你這個要求太低了,還有什么要求?”小伙子鼓足勇氣說:“把地瓜干換成糧食!”
中國歷史上,這樣的故事似乎并不多見,甚至是絕無僅有——勞動者從來都沒料到,“勤勞致富”會在那個時代成為一種罪過。當然,歷史也同樣告訴我們,很多錯誤的發(fā)生,只是因為一個好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