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中最大的贏家就是擁有自己房屋的普通中產階級。他們的勞動力收入與價格上漲保持同步,其房屋價值是真實的,其要支付的購房貸款根本沒有增長;聯(lián)邦政府推出的收入所得稅會變得些許日益繁重,但與房屋產權帶來的利益相比這種負擔微不足道。如果是中等收入水平的房屋租賃人,生活則并不好過,但從總體上說還是可以基本跟得上通貨膨脹的腳步的?!?相比之下,米納里克發(fā)現(xiàn),擁有較高收入的房屋所有者,即年薪超過3.75萬美元、位于財富階梯頂層的10%美國家庭的人群,則“從本質上講是通貨膨脹的受害者”。雖然他們的薪水跟得上通脹的腳步,但金融資產卻遭到了侵蝕?!巴ㄘ浥蛎洶l(fā)生時,他們的財富不再安全,也不再是能產生利潤的價值儲備?!?米納里克解釋道。
紐約大學經(jīng)濟學家愛德華·N·沃爾夫(Edward N. Wolff)也進行過類似研究,他針對始于1969年、止于1974年經(jīng)濟大衰退后發(fā)生的現(xiàn)代通貨膨脹急劇上升所造成的第一次美國經(jīng)濟停滯給美國財富造成的影響進行了評估。在這段時期里,沃爾夫總結道:“通貨膨脹的走勢看上去就像是美國政府不斷推出并完善的稅收制度,引導財富接受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p>
米納里克發(fā)現(xiàn),通貨膨脹對窮人和老人兩種群體的影響還要更加模棱兩可,但要比廣泛政治言論所鼓吹的更加溫和。一般來說,人們認為通貨膨脹對這兩類群體造成的破壞會最為嚴重,因為他們每月領取的救濟金或退休金是固定不變的,但米納里克認為這種理論并不正確。經(jīng)濟陷入停滯后,美國政府推出(年收入低于9000美元)的低收入家庭救濟金也會普遍隨物價上漲而有所提高。許多窮人在飛漲的生活成本面前是安全的,即醫(yī)療成本和住房成本,因為他們享受的是醫(yī)療補助和公共住房?!霸诙虝r期內,低收入家庭的確是物價上漲的最大受害人,因為他們的存款不多,可用資金也不多,”米納里克寫道,“但從長期來看,他們的收入很快就會跟上物價上漲的腳步?!碑斎桓F人依然是窮人,只不過通貨膨脹對窮人的影響并不比對其他人群更糟。
老人也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保護。社會保障體系與通貨膨脹率是掛鉤的,前者會每月自動發(fā)生調整,以跟上物價上漲的腳步。米納里克發(fā)現(xiàn)老人群體中受害最深的“是那些過于依賴個人養(yǎng)老金或個人儲蓄存款的老人。而所謂社會保障制度受益人會成為通貨膨脹最大輸家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能夠解釋這種財富逆轉現(xiàn)象(即以少數(shù)人受損為代價的多數(shù)人受益)的核心因素就是房產所有權。三分之二的美國家庭僅擁有一種永不貶值的真正資產,那就是他們居住的房子。通貨膨脹期間,房產是可用的最佳投資工具;當然其并不像債券和股票那樣可以讓持有人每年獲得利息或分紅,但在70年代的美國,房產是優(yōu)于這二者的最佳投資手段。平均來講,在美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房產價值會隨通貨膨脹而提高,甚至會比普通物價上漲得更快。同時,人們會為了持續(xù)擁有房產而持續(xù)向銀行歸還當初借入的大額房屋貸款,這樣一來對于債務人來說,通貨膨脹就是一筆賺錢的生意。隨著普通家庭收入的上漲,真正的房屋貸款壓力就會越來越小。例如,一個中等收入家庭在1969年花費3.5萬美元購得一處房產,每月需還貸款400美元左右。10年后,房屋可能已經(jīng)升值為9萬美元,家庭收入也已翻番,但月供貸款仍為400美元。一般來說,房屋貸款始終是家庭每月需要支付的最大賬單,但卻始終未發(fā)生通貨膨脹,相反作為占用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其反而實際發(fā)生了縮水,反倒為家庭其他開支剩余了更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