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炮走紅的國家》長期增長的神話(4)

一炮走紅的國家:探尋下一個經濟奇跡 作者:(美)魯奇爾·夏爾馬


快錢的流動方式與美國在艱難時期的情況相比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舊的觀點認為,經濟衰退是商業(yè)周期的一個固有階段,令人不快卻不可避免。在20世紀90年代的“金發(fā)女孩經濟”中開始出現(xiàn)一種新的觀點,在經歷了持續(xù)多年的穩(wěn)健增長之后,人們開始認為美聯(lián)儲擊退了商業(yè)周期。在艾倫·格林斯潘及其繼任者本·伯南克的帶領之下,美聯(lián)儲開始把重點從對抗通脹和熨平商業(yè)周期轉移到引導經濟增長上來。美國的低利率和不斷增加的債務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基石,而美國國債的增長很快超過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在20世紀70年代,1美元的債務可以讓國內生產總值產生1美元的增長;到了八九十年代,產生1美元增長變成需要3美元的債務了;到過去10年,則需要5美元。美國的借貸越來越不具備生產力,而是更多用于金融工程和揮霍。

美國的債務成為全球經濟繁榮中一根日漸動搖的支柱。低利率在美國推動著經濟增長,促使各國央行也開始降低各自的利率,這同時激發(fā)了美國消費者支出的爆炸性增長,推動了新興市場的出口。新興市場在2003年中期開始快速發(fā)展并不是偶然,美國在此之前積極地削減利率——目的是在科技泡沫兩年前崩潰之后維持一場復蘇——引發(fā)了全球性的快錢泛濫,很多都流向了新興市場。20世紀90年代,流入新興市場的私人資金在新興市場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僅占2%,在2007年躍升至9%。

信貸的空中樓閣現(xiàn)在已經坍塌,這是大衰退的犧牲品。西方的很多討論提到的“新常態(tài)”,指的是由于大的經濟體在努力償還巨額債務,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富裕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真實增長在這個10年中預計將會下降近1個百分點,美國大約會降至2%~2.5%,歐洲和日本則降至1%~1.5%。然而觀察家們并未認識到,新興市場也面臨一種“新常態(tài)”,盡管它們還沒有為接受這個現(xiàn)實作好準備。由于富裕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它們會減少從墨西哥、中國臺灣和馬來西亞等出口驅動的國家和地區(qū)的購買。在繁榮時期,新興市場的平均貿易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幾乎翻了3倍,這激發(fā)了對全球化帶來的好處的新一輪炒作,但是從2008年以來,貿易已經回落到此前不到2%的水平。出口驅動的新興市場,也就是大部分的新興市場,將不得不尋找新的途徑來實現(xiàn)強勁的經濟增長。

4 000美元大關

這不僅是一個周期性變化,而且是數(shù)十年中推動新興市場崛起的動力的根本變化。經濟重力的基本法則已經把中國、俄羅斯、巴西以及其他大的新興市場拉回地面。首先這是大數(shù)定律,即一個國家越富有,就越難快速地增加國家財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