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唯有強者才懂得感謝(2)

心的處方箋 作者:(日)河合隼雄


要是明白了這些,再遇到?jīng)]有被人感謝的情況時,做心理咨詢工作的人就不會覺得憤怒或是奇怪,而是能夠理解——原來他還是處在這樣一個階段呢。而當對方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心理咨詢,能夠說出感謝的話語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明白——啊,他已經(jīng)變得相當強大了呢。

雖說是感謝,可表達也應該有度。如果總是毫無必要地不停表達自己的感激,或是送去不合適的禮物,那對方的心情與沒得到感謝時的心情也無異。能適度衡量自己受到的恩惠,在心中存有相應程度的感激,并且確定這些不會對自身的存在造成任何威脅。這么一說,大家明白了吧,不是相當堅強的人,確實很難做到感謝。

有時候,需要事先就了解某個人心志堅強到什么程度。我以為,這種時候,判斷這個人是否擁有能夠適度地表達感謝的能力,可以成為一種極為可靠的衡量方法。

我有必要再次重申,在感謝這點上,適度是非常重要的。那些仿佛得了“感謝病”的人,其實也并不太堅強。

基本上來說,感激之情是不需要那么顯眼的。

[ 謝謝,再見]

現(xiàn)在的所謂“心理學市場”上鋪天蓋地地充斥著要感謝一切,甚至是要感恩。隨便參加個所謂“心理小組”,仿佛最后不煽動一下感恩的情緒,就不“心理”了一樣。要感恩一切,感恩世界,感恩父母,感恩一切美好的,感恩一切傷害……說實話,這些真讓我難受。也許是我還不夠他們那么強大吧。

我不會矯情地要你感謝傷害。即使發(fā)生了一個傷害,讓你有機會處理傷害,讓你通過斗爭增強免疫力,可對傷害本身,我覺得或許你可以原諒,但沒什么可值得感謝的。

發(fā)生的一切事,都不可能是完全好或完全壞,一定有著很復雜的成分。我想,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可以區(qū)分這些不同的成分,一分為二地看待事,看待人。

父母的愛是完全的嗎?我看未必。工作中,時??梢杂龅奖桓改干钌顐Φ娜?,這些傷害,有的確實是無心之舉,有的是半有意的,有的,根本就是有意的傷害。

如果對所有這些傷害,我們都要求別人去接納、去感謝,我想,這對當事人來說未免太過苛刻,而且也太不公平——為什么傷害可以被允許,對傷害生氣卻不被允許?

只是當事人往往也一方面很生氣,一方面又無法接納對父母生氣的自己。于是,這些怒火只能壓抑,只能繼續(xù)傷害自己。此時,他們對父母——對傷害自己的人——的看法常常在兩個極端波動,要么就是覺得他們竟然這么對待自己,太可恨了,要么就是覺得父母養(yǎng)育了自己,自己竟然會這么想,太混蛋了,要么就是這二者間的波動轉(zhuǎn)換。即使是在這兩種想法間波動,他們的想法仍然是片面的,因為在他們看來,父母養(yǎng)育自己和傷害自己這兩種成分無法同時共存,因此才會產(chǎn)生矛盾,產(chǎn)生痛苦。

當一個人的內(nèi)心力量還不夠強大時,他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舔舐傷口上,能夠讓傷口不再變深,已經(jīng)是很了不起的成果了。只有當內(nèi)心力量變得強大了,人變得足夠成熟了,他才能夠全面地看待問題,允許一個問題同時存在幾個不同的部分。

父母確實有值得我們感謝的部分——他們給了我們生命,不管那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如果父母傷害過我們,我們會因此而生氣、憤怒也是正常、理所應當?shù)摹H缃裎覀円呀?jīng)成人了,不想再受父母的約束,想要離開父母,這也是自然的。于是,當內(nèi)心足夠強大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愛值得愛的,憤怒該憤怒的,對該感謝的部分表示感謝,對該遠離的部分說再見。

以上所說,不僅對父母如此,對師長、對上司,恐怕也如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