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有化”并不等于轉向了社會主義(2)

中國在歷史的轉折點 作者:馬國川


厲以寧:這次經濟危機確實是自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未曾發(fā)生過的社會經濟大震蕩,因此引起人們對自由市場經濟機制和資本主義制度調整的新思考,這又會進一步影響政策的調整。

馬國川:如果把19世紀后期到1929年之間零星的、局部的資本主義制度調整稱作資本主義制度調整的第一階段,把1929年以后的資本主義制度調整稱作資本主義制度調整的第二階段的話,那么能不能把本輪世界經濟危機爆發(fā)的2008年看成是另一個分界線呢?

厲以寧:現(xiàn)在作出這樣的預測肯定為時過早:一是經濟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沒有充分顯示出來;二是由于西方國家為了應對危機而采取的救市措施的最終效果,尤其是它對西方社會經濟的影響,還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觀察才能作出判斷。因此,現(xiàn)在還只能處于觀察階段。但是不管從2008年起西歐國家是轉入資本主義制度調整第三階段的開始,還是資本主義制度調整第二階段的延續(xù),資本主義制度調整都將持續(xù)下去。這就是對今后較長的時期我們可以作出的判斷。

資本主義制度調整始終是資本主義制度框架內的體制改革、體制轉換,這種體制改革、體制轉換的目的無非是為了維持資本主義制度的存在,使它更適合當前的形勢,使社會矛盾不致激化,以及更順應社會各界的要求。制度調整從來都是逼出來的,沒有19世紀后期西方各國國內沖突的加劇,沒有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沖擊,就不會有資本主義制度調整。這次世界經濟危機同樣如此。不改體制,制度難以維持;改了體制,制度將繼續(xù)保存下來。這就是資本主義制度調整的實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