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新思維》第2章 右腦思維的3大推動力(5)

全新思維:決勝未來的6大能力 作者:(美)丹尼爾·平克


亞洲的崛起

任何英語國家的工作都可以在印度完成,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象力。

在為本書的寫作搜集資料時,我遇到了圖2— 2 中的4個人。他們正是知識工作者的典型代表。同很多來自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聰慧孩子一樣,他們也是嚴格遵循父母的意見,在高中成績優(yōu)異,念一所好的大學,學的是工程學或計算機科學,現(xiàn)在在一家大型軟件公司工作,負責給北美的銀行和航空公司編寫計算機代碼,但是他們4 人的年薪都沒有超過15 000 美元。

歐洲和北美的知識工作者們,他們就是你們的新對手:來自印度孟買的史利維迪亞、拉利特、卡維塔和卡馬爾。近年來,帶來最多爭論或引起最大恐慌的莫過于外包業(yè)務(wù)。這4 個計算機程序員以及來自印度、菲律賓和中國的其他計算機程序員,嚇壞了北美和歐洲的軟件工程師和其他青睞左腦的專業(yè)人員,引發(fā)了他們的抵制和抗議,并帶來了大量政治問題。他們所從事的電腦編程工作雖不是跨國公司所需要的最尖端技術(shù),但在不久前還是一項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國家?guī)缀醵紵o法勝任的工作。所以,從事相關(guān)工作的白領(lǐng)年薪高達70 000 美元。但是現(xiàn)在,一個25 歲的印度年輕人就可以完成同樣的任務(wù),或許還做得更好,而且速度也一樣快,甚至更快,但是他的薪水卻只相當于塔克鐘(Taco Bell)快餐店收銀員的收入。雖然以西方的標準來衡量,他們的薪水微不足道,但這大致相當于普通印度人收入的25倍,這份工資能讓他們過上上層中產(chǎn)階級式的生活,可以享受假期并擁有自己的公寓。

我在孟買遇到的這4 個程序員,只不過是全球外包浪潮里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員的縮影而已。每一年,印度各大院校的工科畢業(yè)生達350 000 人,這也是超過半數(shù)的《財富》500 強公司將軟件業(yè)務(wù)外包給印度的原因之一。

通用電氣公司的軟件有48% 是在印度開發(fā)的。該公司在印度的員工多達24 000 人,這里的辦公室甚至張貼了這樣的告示:“非請莫入,違者雇用之?!?/p>

惠普公司的印度軟件工程師有幾千人;西門子公司的計算機程序員有3 000 人,還要再增加15 000 人;甲骨文公司的印度員工多達5 000 名;印度大型IT 咨詢公司威普羅(Wipro)雇用了大約17 000 名設(shè)計師,主要為家得寶、諾基亞和索尼提供設(shè)計服務(w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