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澳大利亞那一年

在沒有答案之前我只好繼續(xù)走 作者:暖暖


STATION 01_旅程的誘因

我們都需要張開翅膀飛一次,才能知道翅膀有多硬了,能夠飛多遠了。

STEP 1 澳大利亞那一年

故事要從18歲那一年的澳大利亞打工度假說起。

2009年,當時我仍舊是個窮學生,傻傻用拼命打工存的1萬多人民幣,買了單程機票、辦妥簽證,帶著剩下的800澳元(當時匯率約為1澳元∶6元人民幣)出去了。要說緊張當然緊張,因為這條路沒有得退,要么順利邊打工邊玩過上一年,要么賺到回程機票的錢,然后回家,無論哪一條路,至少都得經過一份工作的洗禮,否則肯定回不了家。

所以我咬著牙、硬著頭皮撐著,不怕沒工作,只怕不肯做。

剛開始的幾個星期,我住在青年旅社里,強迫自己只和說英語的人相處,與各國的背包客接觸以便交流信息。當然錢很快就見底了,于是我四處投履歷,一家店挨著一家店地問,在這期間,我曾到鄉(xiāng)下的蔬菜園食宿交換(WWOOFing)、在荒野中照顧牛羊,也曾在旅社中做清潔工作來換取免費住宿,最后在一年一度的RoyalShow(澳大利亞當地的農業(yè)聚會)里,得到第一份有支薪的工作。這時我來到澳大利亞已經過了一個半月,我領了800澳元,所以故事又從800元繼續(xù)下去。

不久后,我在一間四星級飯店的餐廳當外場服務生。每當客人說了自己不懂的句子,我總是似懂非懂地記著那個音,跑回廚房問同事,然后寫在我專門用來記錄工作或生活上剛學到的單詞的小簿子上,這讓我的英語口語進步得很快。

在珀斯(Perth)的那幾個月里,我交了大我一歲的法國男朋友D先生、存了2000澳元,和另外五個法國人,開著兩部車,到處露營、游泳,睡在海邊、睡在森林里,沿著海岸線橫跨四千多公里抵達阿德萊德(Adelaide),各自解散,再搭便車到墨爾本(Melbourne)相會。這時候盤纏又回到幾百澳元。我和D先生到東部的小鎮(zhèn)農場采李子、采番茄、采甜椒、剪葡萄……日子過得很辛苦卻很快樂,我們像甜蜜的年輕小夫妻互相扶持,又存了幾千元,買了一部二手車——我人生中的第一臺車。從靠近悉尼(Sydney)的地方,往北邊開著車瀟灑而去。

整整一個月,我們和車子相依為命,那是我們的移動小屋,里面有煮飯器具、帳篷、睡袋和行李。到大堡礁(GreatBarrier Reef)潛水、到凱恩斯(Cairns)高空跳傘、到世界的中心——愛麗斯泉

(Alice Spring)觀看每小時會變幻不同顏色的艾爾斯巖石(Uluru)……有時我們吵架,他會出去散步,等氣消了再回來哄我;有時天氣冷,他會半夜起來幫我穿褲子、蓋被子;有時我早上賴床,他會先起床煮早餐,再用吹風機把我暖起來;有時我掉下眼淚,覺得不會有人愛我像他那么多……

最后一站是達爾文(Darwin)。我們用剩下的三個月拼命工作存錢,最緊繃的時期,我兼了三份職——餐廳服務生、服飾店銷售員、達美樂外送工,短短的時間內,連同退稅和賣車后,又存了近8000澳元(約5萬人民幣)。和愛車說再見之前,我們萬般不舍,它已和我們走了超過一萬兩千多公里,如果以繞臺灣一圈為一千公里來計算——我們已經開車繞了臺灣12圈多了。

那一年在澳大利亞,我把自己照顧得很好,我想家人也看到了。我從女孩蛻變成大人,從旅行發(fā)現到獨立和生存,自己打理一切、安排生活、面對社會,這是在學校學不來的,也許我戶頭里的數字從來都不多,但就是因為少得讓人必須積極,所以可以因為簡單的事而感到感恩與滿足!

這是開啟我世界旅行的第一步——經費、經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