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電影故事可以有很多種說法,這是本書一再強調(diào)的觀念。而在說一則故事之前,你必須先找到一種最適合的敘事策略。而在決定敘事策略之前,你又必須先想清楚幾個問題:你劇本的主角是什么樣的人?你故事的前提是什么?其中最刺激的動作線是哪條?此動作線是否最能凸顯主角的困境?其困境主要是周遭環(huán)境所致,還是主角性格上的問題?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影響劇本實際效力的重要因素,你必須自己作好回答。我們要提醒你的是,最顯而易見的答案不見得就是最好的。
到底哪一種敘事策略比較合適呢?你必須根據(jù)劇本的每一項元素加以選擇。這些元素即是前面所談的人物、對白、氛圍、動作線、背景故事、和結(jié)構(gòu)等等。在主要人物方面,你可以選擇積極介入劇情的主角,或是消極旁觀的主角,甚至擁有不討人喜歡性格的主角,這完全視你所要求的戲劇效果而定。在對白方面,你無須受制于講述對白的人物的角色功能。在結(jié)構(gòu)方面,你可以混合多種類型、變更三幕劇式結(jié)構(gòu)、替換前景故事及背景故事。無論如何,運用非主流的敘事策略,采取公式之外的其他可能性,會使你以更新鮮的手法說故事,創(chuàng)造出更開放的角色。
對所有的編劇而言,創(chuàng)作故事必須抓住一個宗旨,那就是想辦法讓觀眾認同你的主角和主角的處境。假使你的敘事策略無法達到這項要求,那你便無法保證觀眾會耐心看完你的故事。編劇還要具備一定的變通能力,使劇本中因替換而犧牲掉的部分能從別的方面補回。例如,要是你的主角不討人喜歡,你就得創(chuàng)造一個能讓觀眾認同他的處境。為達到這個目標,你需要進行好幾個步驟。你或者需要省略對其他人物的描述以便給主角留出較大的篇幅,或者需要將對白處理得感性一些或更有張力一點,或者需要創(chuàng)造出更經(jīng)得起推敲的情節(jié)。在希
區(qū)柯克(Alfred Hitchcock)與本·赫克特(Ben Hecht)及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兩名編劇合作的作品中,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討人喜歡的主角,但他們卻仍能獲得觀眾的認同。《驚魂記》(Psycho,1960)、《群鳥》(The Birds,1963)和《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1959)都是運用人物處境,而非人物本身來吸引觀眾的。而《美人計》(Notorious,1946)和《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1951)則是設計出令人極度嫌惡的反派角色來與主角作對比。
此外,編劇也要隨時記得向觀眾提供刺激。觀眾看電影的目的基本上是尋找快樂。不管是精巧的情節(jié)還是機智的對白,任何刺激觀眾的元素,都能產(chǎn)生銀幕和觀眾間的共鳴。每當我們更易傳統(tǒng)中的編劇元素時,就會降低刺激的力量,此時我們就需要補償?shù)拇胧K古煽恕だ畹摹斗€(wěn)操勝券》改動了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但他運用魅力十足的對白,依然可以令觀眾投入其中。不管你采用何種敘事策略,觀眾的認同和他們所獲得的刺激都是你的劇本成功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