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糕研究所與炸醬面博物館
米飯、泡菜以及湯
韓國近期的主要話題之一,就是“韓國飲食的世界化”。為此,許多專家正努力從中國、日本以及泰國飲食的案例中吸取經(jīng)驗和教訓,這幾個國家的飲食已成功地世界化。幾年前,香港熱播電視連續(xù)劇《大長今》,韓國飲食似乎也借此開始在香港參與競爭。而且,不久前,在香港放映有關(guān)飲食的電視連續(xù)劇《食客》之前,韓國駐香港總領(lǐng)事館為宣傳韓國飲食,舉辦過一次活動。中國人一向以本國的美味佳肴為自豪,去韓國旅行時常對飲食種類單調(diào)感到不滿意,而香港是粵菜之鄉(xiāng),在此宣傳韓國飲食并非易事。飲食是一種文化,是了解一個國家文化的最好教材。本文想專門談一下韓國的飲食文化。
米飯、泡菜以及湯是構(gòu)成韓國飲食的三種主要素材。韓國也像其他亞洲國家那樣,農(nóng)業(yè)以種植水稻為主,國民傳統(tǒng)上喜歡吃白米飯。但是,相比于東南亞地區(qū)生產(chǎn)的細長卻無黏性的安南米,韓國人更喜歡吃短粗的北方大米。中國的飲食以菜肴為主,而韓國的飲食中,米飯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韓國人為做出更好吃的米飯付出很多努力,如使用特定地區(qū)高質(zhì)量的大米或使用高壓鍋等。與香港有所不同的是,在韓國便利店里銷售的“即席米飯”,能用微波爐加熱,價格雖然較貴,卻賣得很火。
在韓國的飲食中,除了米飯和主菜肴之外,還有副菜(Ban-Chan)。泡菜(Kim-Chi)就是最具代表性且必不可少的副菜。泡菜按不同的區(qū)域種類各異,但最典型的泡菜是辣泡白菜。正如西洋人照相時,為了展示笑容而說“Cheese”(奶酪),韓國人照相時說“Kim-Chi”,湊巧的是泡菜也像西洋的奶酪,是發(fā)酵食品,都有一股難聞的怪味。發(fā)酵是有效儲藏的技術(shù)之一,韓國人的祖先利用這一技術(shù),即使在漫長而寒冷的冬天,也能通過泡菜吃到纖維質(zhì)很豐富的蔬菜。為了能吃上可口的泡菜,韓國人嘔心瀝血,對于這一點外國人或許不太理解。在許多韓國人的家里,有一種只能在韓國看到的稱為“泡菜冰箱”的家用電器。毋庸置疑,泡菜冰箱是專門用來儲藏泡菜的特制冰箱,類似于專門儲藏葡萄酒的葡萄酒冰箱。
熱湯是韓國人的飯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這類同于在寒冬較長的中國北方,人們很喜歡火鍋。韓國人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以“以熱治熱”為由喝很熱的湯,不太習慣這種文化的外國人對此感到疑惑不解。由于韓國人喜歡喝湯,在韓國湯的名稱細分為三種。第一種稱為“Guk”,是一種非主菜的副菜;第二種稱為“Jji-Gae”,是燉煮的菜肴,大部分屬于主菜;第三種稱為“Tang”,是一種作為主菜的特別的“Guk”,香港人較熟悉的“參雞湯”就屬于這一類。另外,韓國人飲酒后,尤其過量飲酒的第二天,為了醒酒而喜歡喝很熱的Guk。據(jù)說,此時西洋人喜歡喝冰涼的桔汁,這對韓國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