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哲學(xué)簡史》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學(xué)(3)

中國哲學(xué)簡史 作者:馮友蘭


新儒家說《大學(xué)》是曾子所作,曾子是孔子的得到真?zhèn)鞯膶W(xué)生。不過說它是曾子所作,并沒有實(shí)際證據(jù)。新儒家認(rèn)為《大學(xué)》是道學(xué)的重要的入門書。它的第一章說: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胖髅鞯掠谔煜抡?,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這些話又叫做《大學(xué)》的“三綱領(lǐng)”、“八條目”。照后來的儒家說,三綱領(lǐng)實(shí)際上只是一綱領(lǐng),就是“明明德”。“親民”是“明明德”的方法,“止于至善”是“明明德”的最后完成。

同樣,八條目實(shí)際上只是一條目,就是“修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些步驟,都是修身的道路和手段。至于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步驟,則是修身達(dá)到最后完成的道路和手段。所謂達(dá)到最后完成,就是“止于至善”。人只有在社會中盡倫盡職,才能夠盡其性,至于完成。如果不同時成人,也就不可能成己。

“明明德”與“修身”是一回事。前者是后者的內(nèi)容。于是幾個觀念歸結(jié)成一個觀念,這是儒家學(xué)說的中心。

一個人并不一定要當(dāng)了國家或天下的元首,然后才能做治國、平天下的事。他僅僅需要作為國家一分子,為國盡力而為;作為天下一分子,為天下盡力而為。只要這樣,他就是盡到了治國、平天下的全部責(zé)任。他如此誠實(shí)地盡力而為,他就是“止于至善”了。

按本章的要求,只要指出《大學(xué)》的作者是為世界政治和世界和平著想,也就夠了。他并不是第一個為此著想的人,但是很有意義的是,他竟做得如此的有系統(tǒng)。在他看來,光是治好自己本國,并不是為政的最后目的,也不是修身的最后目的。

也不必在這里討論,格物怎么能夠成為修身的道路和手段。這個問題到以后講新儒家的時候再來討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