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我想起來一個故事:古代齊國某戶有個漂亮女孩兒,被兩個人同時求婚。東家的兒子很丑但家財萬貫,西家的兒子相貌英俊,不過家境貧寒。那女孩兒的父母沒法做出決斷,就詢問女兒的意愿。女孩兒羞羞答答不好意思直接表示,母親就說,你想嫁給誰就露出哪邊的胳臂,左手表示東家,右手表示西家。結(jié)果女孩兒伸出兩只胳臂。母親看不明白問其原因,女孩兒說,我想在東家吃飯、西家住。問題是,我們是否總能兩頭兼顧,還不受懲罰?當舌頭觸動木糖醇,身體就會認為:有能量攝入,那么,我先把血液中的葡萄糖收起來吧,反正很快就有新的能量了,于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被轉(zhuǎn)化成脂肪儲存起來。血糖降低,人就會很餓,這種餓不會因為木糖醇的攝入而緩解,但是血糖確實降低了,這可如何是好?于是身體會抓狂,它會想方設(shè)法地把這些能量補充回來,或許等不及下一餐,你就會餓得吃下很多東西,把木糖醇虧欠身體的那些能量全部補了回來。
人工合成的非營養(yǎng)型的甜味劑,效果與此相同。所以可樂里雖然沒有多少能量,但它所激發(fā)出的食欲難以想象,虧欠了身體的能量遲早是要還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人和人的千差萬別,在于人和人吃的方式不一樣。身體的直接能量是葡萄糖,它把葡萄糖當資金一樣運用。當身體能量不足的時候,首先剝奪的是心智能量,這時補充一些糖類(功能性飲料、奶昔、蜜水、果汁都是很好的能量來源),就會精力高漲,恢復冒險精神和更加冷靜的思考。
血糖一低,身體就開始預測你什么時候會餓死,繼而非??释澄?。這事兒和優(yōu)勢基因祖先那時候是一樣的。我們的優(yōu)勢基因祖先的兄弟姐妹當中,有很多是血糖降低時沒有饑餓感或饑餓感不夠強烈的人,結(jié)果都死掉了,無法在自然選擇中勝出。因此,能有這樣的身體機制,我們該非常感恩吧?
低血糖的人一般情緒不穩(wěn)定,難以集中精力,還跟單身、犯罪有一定的聯(lián)系。高血糖也有問題,因為高血糖不是說可用葡萄糖過剩,而是胰島素分泌不足,讓那些葡萄糖不但不能轉(zhuǎn)化成能量,還堆積在血液里,加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