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父親的后事
這份遺書是父親自沉(陰歷五月初三日)的前一晚寫的。據(jù)母親說,他當晚熟睡如常,并無異樣,可見他十分鎮(zhèn)靜,死志早決。
依了父親的意思,我們不曾請風水師擇墳,也沒挑選“吉日”,就在清華外面七間房買一塊地把父親葬了。墳是清華的泥水匠做的,立了一個碑,上書宣統(tǒng)皇帝封的謚號“王忠慤公”,墳地四面都種了樹。
“王忠慤公”是有一段來歷的。父親去世之后,羅振玉先生送了一份密封的所謂父親的“遺折”給皇帝,充滿孤臣孽子情調(diào)的臨終忠諫文字。宣統(tǒng)皇帝讀了大受感動,和師傅們商量后,發(fā)一道“上諭”為父親加謚“忠慤”,派貝子溥忻前往奠醊,賞陀羅經(jīng)被并大洋兩千元。
“遺折”是羅先生命他的第四子仿父親的字跡寫成的。羅振玉先生為什么這樣做?想是要利用父親“忠于清室”來標榜自己吧!
這些年來,凡是有關(guān)父親的任何資料我都盡量剪存并仔細閱《王忠慤公哀挽錄》內(nèi)封讀。時間越是長遠,越深刻地體會到自己對父親的感情與愧疚,正如父親的詞句:“已恨年華留不住,爭知恨里年華去。 ”(〈蝶戀花〉之五)
三哥說,想到父親生前:“往往以沉重之心情,不得已之筆墨,透露宇宙悠悠、人生飄忽、悲歡無據(jù)之意境,亦即無可免之悲劇”之情境,總會愴然而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