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記憶中的清華園
父親于1925年4月18日從北京地安門織染局10號遷居清華園西院,母親則帶我們幾個孩子,于11月間來到清華園與父親同住。當(dāng)時我尚留在海寧外婆家,從母親給姨媽的信中得知消息。后來母親又專程回海寧接我到北京,結(jié)束了在外婆家的六年童年生活。
我們住在清華園的時間雖短,卻享受了天倫之樂與童年時無邪的歡笑,但也在這短短的時間中,相繼失去了親愛的大哥和敬愛的父親。因此對父親和我們最后共同生活的環(huán)境和事跡,以及當(dāng)時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憑著記憶忠實地記載下來。
·西院居處
清華西院宿舍,每棟只有正房三間。右手邊有下房一間,內(nèi)一小間,通正房,可作臥室或儲藏室。左邊外為廚房,內(nèi)為浴室及廁所。其設(shè)備已稍具現(xiàn)代規(guī)模,有進口的抽水馬桶,只是浴盆是用白鐵皮制成,天氣稍涼后,身體接觸盆邊,有一種冰涼透骨的感覺,因此后來將它拆下,改用木盆。
廚房旁鄰接隔壁房屋處,有一個小廁所,是抽水蹲式便池,專備傭仆之用。那個時候,即使居住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多數(shù)也未見識過這么新式的衛(wèi)生設(shè)備。
這些房屋的特點是院子比房屋的面積大,每戶都栽種很多花木。屋后緊接鄰家前院,門開右邊,左鄰剛好相反。如此共有兩列連棟房屋,合計二十戶。每戶都是朱紅漆的大門及廊柱,閃著金光的銅門環(huán),在當(dāng)時看起來,倒也氣象萬千。
第二個特點是窗戶特別大,一個房間中有三扇大玻璃窗,上為氣窗,向后有兩扇小窗,對著別家前院,裝得特別高,以確保各家的隱私權(quán)。除氣窗外,均不能開啟。氣窗上面,蒙有綠色紗布,北方人把它叫作冷布。每逢更換冷布及裱糊頂棚,是一件大事,在北方住過的老年人大半都知道。每戶除門鈴?fù)?,每間上房,均有電鈴?fù)ㄏ路?。這種設(shè)施,在當(dāng)時還很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