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國維家事》2.父親王國維先生

王國維家事 作者:王東明


2. 父親王國維先生

我的父親王國維先生,生于1877年農(nóng)歷10月29日(陽歷12月3日)。他的童年頗為孤獨,四歲時,生母凌氏不幸病故。當時他的姊姊蘊玉才九歲,本身還沒有自主的能力,但已能照顧弟弟。

父親十一歲前,祖父一直在外地謀生,因此,他自幼依賴祖姑母范氏及叔祖母撫養(yǎng),形成他“寡言笑”的個性。

父親七歲入私塾讀書,十一歲時,祖父奔喪歸,遂留在鄉(xiāng)里,日夜課子就讀。家有藏書五六篋,除《十三經(jīng)注疏》為父親兒時所不喜外,其余的書,每晚自塾歸,祖父必口授指畫,深夜不輟,詩文時藝,皆能成誦。祖父還教他駢文及古今體詩,為父親日后研究金石、詩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父親十六歲時考中秀才,與褚嘉猷、葉宜春、陳守謙三君,并稱“海寧四才子”。陳守謙比父親年長五歲。他后來在給父親的祭文中曾說:“余長君五歲,學問之事自愧弗如。時則有葉君宜春、褚君嘉猷者,皆朝夕過從,商量舊學,里人目為四才子,而推君為第“寡言笑”的王國維先生

一。余最淺薄不足道,而君才之冠絕儕輩,葉褚二君亦迄無間言。 ”足證父親當時是他們公認的四才子之冠。

父親喜好看書,可以說是嗜書如命,因此他能博覽群書,不受一家學說之牢籠限制。但他對于刻板的八股文卻興趣不大,因此父親在十八歲、二十一歲時兩次鄉(xiāng)試不中后,也就不再熱衷于仕途了。

1898年,父親二十二歲那年,汪康年、梁啟超等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時務報》,同學許默齋掌書記,因事返鄉(xiāng),請父親代理他的工作。父親遂前往《時務報》工作,雖然薪水甚微,但此行卻是他一生事業(yè)的開端。

到上海后,父親自此學日文、英文,接觸西方的哲學、科學,研究戲曲、詩文、金文、甲骨文。終其一生,他不斷地讀書、研究、寫作,直到過世,從沒有停止過。

近期研究父親思想的學者,認為他的生活和思想發(fā)展大概分成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1877年至1898年):這是二十二歲以前的少年時代,接受傳統(tǒng)的教育,也可以說是接受舊學的時期。

第二個時期(1898年至1911年):從家鄉(xiāng)到上海。他學習了康德、叔本華等德國哲學家的思想,努力將自己學到的新思想與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歷史經(jīng)驗相結(jié)合。因此在文學創(chuàng)作,特別在美學上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這是研究文學和美學的時期。

第三個時期(1911年至1923年):辛亥革命后,退避到日本,全力鉆研中國古代文化,尤長于古代史、甲骨文、考古、音韻之學。前半段在日本研究;后半段回上海,在英籍猶太人哈同辦的學校中教書,編雜志,取得學術(shù)上的豐收。這是學術(shù)研究成熟的時期。

第四個時期(1923年至1927年):從上海到北京。當了退位的末代皇帝的文學侍從,但是他主要的工作是在清華大學國學院當導師。在清華園的文化環(huán)境中,對學術(shù)做了多方面的開拓。這是學術(shù)研究的豐收時期,也是他人生的頂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