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工女孩》二 城市(1)

打工女孩:從鄉(xiāng)村到城市的變動中國 作者:(美)張彤禾


二 城市

漫長的旅程在廣州火車站終止,坐了二十小時,甚至是三十、五十小時的火車后,旅客從車廂奔涌而出。大部分人都很年輕,只身來到廣州,拖著箱子或者背上馱著曾用來裝米的粗麻布袋子。車站前巨大的廣場上密密麻麻都是人,你聽到的第一個聲響就是尋人廣播,有些人剛來就迷路了。河南來的某某,你的哥哥在找你。嫂子,到出站口來。歡迎來到美麗的花城: 一家巴士公司正在招攬乘客。但是這座城市看起來既不美,也沒有什么花。

爬過一個陡坡穿過天橋就是長途汽車站,那兒有直達巴士,開往三十公里外的東莞,每十分鐘一班。巴士擠得滿滿,全是汗水和衣服不常換洗的氣味,這是打工族的味兒。

巴士一路沖向高高架起的高速公路,高架下方是一座又一座的工廠: 印刷廠,油漆廠和塑料廠,手機廠,螺絲廠,沙發(fā)廠。廠房上貼著白色的瓷磚,仿佛是巨型的公共廁所。工人宿舍的陽臺上晾著花花綠綠的衣服。中國的工廠取名都講究個吉利,去東莞這一路就像是通往美德與財富的高速之旅: 高精空調(diào)。永誠制衣。新時代拉鏈公司。

離第一批工廠建起已有二十年,但給人感覺卻仿佛此地才剛開始起步發(fā)展。山的一面被炸開,露出光禿禿的紅土內(nèi)脊。高速公路的下坡出口消失在雜草叢生的沼澤地;從一個全新的企業(yè)總部望出去,四周是稻田、魚塘,鴨場。仍有人在這里種地,真是一個奇跡。17世紀(jì),這里的居民將珠三角這個沖積平原變成了中國最肥沃的一個地區(qū),為國家供應(yīng)魚米蔬菜,并出口絲綢到歐洲。今天,在這片加速工業(yè)化的土地上,看起來格格不入的反而是這些自然景色。這里的農(nóng)民大多數(shù)也是移民,是底層中的最底層,因為他們背井離鄉(xiāng)從千里之外來到這里,依舊擺脫不了種地。

巴士在東莞出口減速,工廠越來越近。廠房正面吊著紅色的標(biāo)語,仿佛笑咧著下垂的嘴角歡迎你的到來: 招聘有經(jīng)驗女工。一家工廠的大門口,外來務(wù)工者聚集在一起,默不作聲地盯著招工廣告看得發(fā)呆: 每天下午1:30,側(cè)門集合。一家名叫“跳槽公司”的——這名字不錯——在招工。巴士穿過另一片巨大的工地——不對,是公交車站——放乘客下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