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姿多彩》彝族和彝語支的其他民族(7)

多姿多彩:中國少數(shù)民族 作者:劉德斌


拉祜族使用拉祜語,分拉祜納和拉祜西兩大方言。拉祜族長期與漢族、傣族密切交往,多能兼用漢語和傣語。拉祜族早期沒有文字,20世紀(jì)初,部分拉祜族曾使用西方傳教士創(chuàng)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字母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制了拼音文字。

拉祜族是一個以游獵為主的民族,過去在叢林生活時,拉祜族會紡織的人很少,常常用獵物向哈尼族換破舊的衣服?,F(xiàn)在,拉祜族男子穿哈尼族式藍(lán)色或青色對襟短衫,下穿寬筒長褲。婦女衣服有別,拉祜西是黑色右襟長袍,拉祜納則穿黑藍(lán)色右襟短衫。無論何支,拉祜族女子均普遍將長發(fā)編成辮子后盤束于頂,男子留短發(fā),中老年包黑布包頭,年輕的普遍戴有沿的圓形帽。進(jìn)入80年代以后,青壯年的穿著逐漸趨向現(xiàn)代潮流。拉祜族崇尚黑色,服裝大都以黑布為底,用彩線或彩布條、布塊鑲繡各種花紋圖案。

拉祜人稱虎為“拉”,稱用火烤東西吃為“祜”,“拉祜”即為用火燒烤虎肉來吃之意。拉祜族有吃烤肉的習(xí)慣,用兩根竹棍把涂有鹽和香料的肉夾在中間,放在火塘邊慢慢烤黃、烤香、烤脆后吃。拉祜族無種植蔬菜的習(xí)慣,所以蔬菜缺乏,但是山野之中的植物,只要無毒無怪味,則隨手采來佐餐。“剁橄欖”是拉祜族名菜。拉祜族男女老少均習(xí)慣飲酒,每個家庭每年都要用玉米和野果做原料釀酒。

拉祜族的房屋建筑,主要有落地式茅屋和干欄式樁上竹樓兩種。結(jié)構(gòu)簡單,容易搭建。其特色是在屋內(nèi)設(shè)公共火塘,火塘上面吊掛有一塊薄石板(個別為鐵板)作燒烤食物之用。室內(nèi)農(nóng)具或其他用具的擺放都有固定位置。

拉祜族實(shí)行一夫一妻制,但是婚姻比較自由。成婚方式比較特別的有從夫居、從妻居兩種形式。從夫居者,婚日由男方家宴請親朋好友,并派人(新郎亦在內(nèi))去迎新娘,女方則請人陪送至男方家。從妻居者,由女方家備酒請客,新郎在媒人陪同下到女方家行婚禮后,即在女方家居住,時間一年至三五年不等,也有長期居住的。無論哪種成婚方式,婚后第一個春節(jié),殺豬時要砍下一條腿送給舅子,舅子則要連續(xù)三年將豬或獵物的脖頸和四塊糯米粑粑送給妹子,妹子收禮后再回贈六公斤酒。

清王朝初期,大乘佛教經(jīng)大理僧侶楊德洲傳入后,在拉祜族民間逐漸流行。瀾滄和臨滄少數(shù)村落的拉祜族居民也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拉祜族的葬式主要有火葬和土葬兩種,正常死亡用火葬。選擇墓地的方式比較獨(dú)特:拋雞蛋選墓穴,雞蛋破碎處則掘墓而葬。拉祜族對寨外自殺、溺水或因事故死亡的人視為非正常死亡,就地掩埋,只用死者生前用過的被子等裹尸而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