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殺人事件》(二〇〇一年六月 新潮社)
最早寫成的是那篇《超理科殺人事件》,我看到有些作家在作品中照搬照抄大段大段的理科資料,所以就想寫這么一篇具有諷刺意味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很受歡迎,于是我又寫了《稅金對策殺人事件》、《超高齡化社會殺人事件》等等。雖然每個題目里都有“殺人事件”,但是其實故事本身一點兒推理元素都沒有。盡管如此,在某次對談中,有位評論家表達了這樣的看法:“就算是諷刺文壇之怪現(xiàn)象,也不用非得寫成推理小說。”根本沒讀過就胡評一氣,這種人真應(yīng)該買一臺“書評機器”[ 《超·殺人事件》中提到的可以自動生成書評的機器。]。
《湖邊兇殺案》(二〇〇二年三月 實業(yè)之日本社)
這是一本未經(jīng)連載就直接出版的新作,但是這個故事是有原型的。我曾經(jīng)連載過一部名為《不要再去殺人森林》的失敗之作,我認為這樣的故事絕對出不了書,所以干脆就重寫了一遍。說實在的,這事真沒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墒俏覍@部小說的內(nèi)容相當中意,于是也就得意洋洋地認為自己寫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結(jié)局。
《時生》(二〇〇二年七月 講談社)
我想寫個傻瓜男人的故事,這本書的主人公宮本拓實就是個地道的傻瓜。寫傻瓜的故事讓我覺得很開心,也許是自己內(nèi)心深處許多封印被解開的緣故吧。本書寫到了時間旅行這個題材。從很早以前我就深入思考過“時間悖論”[ 時間悖論有多種表達,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種被稱為“祖父悖論”,即某人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殺害了自己的祖父。既然祖父已死,就不會有其父親,也不會有他;但是,既然他不存在,又怎么能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呢?]的問題,我想寫一本書,里面的主人公不是時間旅行者本人,而是他周圍的人。我覺得這個故事很成功。文庫本出版的時候,“時生”兩個字的寫法從片假名改為了漢字。
《綁架游戲》(二〇〇二年十一月 光文社)
這是我首次嘗試綁架題材。其實以前有很多作家都寫過這一題材,其中也不乏名作,但是絕大多數(shù)都把重點放在犯人與警察之間的博弈上。如果只從犯人的視角進行描寫會怎樣呢?于是我有了這本書的靈感。小說的主要設(shè)定就是“一個裝腔作勢的男人在高層建筑里喝著啤酒,只憑借一部手機索取贖金”。二〇〇三年本書被改編成電影《g@me》。藤木直人先生那副裝腔作勢的扮相真的很不錯。我也在電影中露面了,但卻很少有人發(fā)覺,一定是出場時間太短暫的緣故吧。順便說一下,這部小說在雜志《Gainer》上連載的時候,題目叫《青春的死亡面具》。這個題目我也很喜歡,但是我想到書名還是應(yīng)該體現(xiàn)內(nèi)容才對,所以就改成“綁架游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