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野圭吾的最后致意》II 自作解說(8)

東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作者:(日)東野圭吾


《偵探伽利略》(一九九八年五月 文藝春秋)

我一直都想運用自己掌握的理科知識寫一部小說,這個想法在這本書中實現(xiàn)了。該書提到的科學知識都是已經(jīng)存在的,不過一般人可能接觸比較少。書里說的那些在理論上都可行,而在實踐上是否可行我沒有驗證過。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要驗證的話就必須得殺人。學文科的人可能有很多地方都不明白,而就算是學理科的可能也不太了解自己專業(yè)之外的知識。即便如此,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從這本書中獲得樂趣。

《秘密》(一九九八年九月 文藝春秋)

該書的基本構(gòu)想產(chǎn)生于我在公司工作的時候。那時我曾經(jīng)讀到一本書,里面寫到在一場傷亡嚴重的事故中,有個年幼的孩子獲得了身旁死去的人的記憶。這個情節(jié)給了我很大啟發(fā)。我最先想到的是,如果戀人的魂魄附在小女孩兒身上,那么滾床單的事應(yīng)該如何解決呢?后來我把這個珍藏已久的想法寫成短篇發(fā)表出來。那時雖然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思路,但是我很想把這個短篇發(fā)展成一部長篇小說。我和幾個出版社談了這件事,文藝春秋對我的想法很感興趣。作品完成的時候,我的確對它的銷量有所期待,但我做夢也沒想到它居然賣得如此之好。這部作品后來被搬上熒屏,這對我來說也像天上掉餡餅一樣。我想這就是老天爺對我兢兢業(yè)業(yè)努力寫作的褒獎吧。

《我殺了他》(一九九九年二月 講談社)

不用多說,大家也能看出來這本是延續(xù)了《誰殺了她》的模式,只是這次嫌疑人增加到了三名,三人從三個視角以第一人稱講述事情的經(jīng)過。在《梅菲斯特》上連載的時候,為了消除連載與單行本在閱讀體驗上的差異,我花了不少功夫。我找人事先閱讀文稿,聽了他們的感想后再著手修改。與此同時,網(wǎng)上有關(guān)本書的推理論戰(zhàn)也愈演愈烈,作為作者,我實在非常高興。然而,至今都沒人提出愿意寫寫這種類型的小說。我想,這種手法要是成為一種固定的寫作模式就好了,不過似乎推廣起來還是有困難的。同系列的第三本書我也有想法了,題目就叫《你殺了人》,至于是不是繼續(xù)沿用這本書的形式,我還沒有想好。

《白夜行》(一九九九年八月 集英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