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克力之戰(zhàn)》忠實的消費者基礎在哪里

巧克力之戰(zhàn) 作者:(美)勞倫斯·艾倫


在20 世紀50 年代至70 年代的幾十年里,中國苛簡節(jié)約,中國人習慣了食用種類有限且主要是土生土產的食物。他們的日常食物主要是少量的大米和面條,一些蔬菜和豆腐,搭配一點豬肉、家禽肉或者是魚肉。食物的種類不僅少而且還備受季節(jié)的限制。即使到了20 世紀80 年代,在一年一度的秋收之后,北京還是滿大街的大白菜。所有的房頂、胡同、院子、門口都是堆得高高的大白菜,連續(xù)幾個月的早、中、晚餐的菜單上有什么也就一目了然。習慣了這種日常飲食的老人覺得巧克力的味道、口感過于極端,尤其是甜味太外國化。后來,在20 世紀80 年代后期到90 年代早期,由于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食物種類也逐漸增多,中國的年輕人最終成為巧克力公司的主要市場目標。他們的口味沒有被幾十年來有限的食物種類限制住,而且在很小的時候他們就品嘗過更多的味道。20世紀90 年代,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這些不斷涌現(xiàn)的消費者開始掙到更多的零用錢,巧克力的個人消費開始取得巨大的進展。

盡管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兄弟姐妹、表兄表妹甚至沒有叔叔阿姨的社會是什么樣子。但是兩代人之后,中國將會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多數人口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的國家。20 世紀70 年代后期開始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是為了控制人口增長而采取的嚴厲措施。整體上來說,這個政策已經取得了成功。這一政策推行的結果就是導致中國變成了所謂的“4-2-1”社會:四個祖父母、兩個父母溺愛一個通常被稱為“小皇帝”的寶貝孩子。這些“小皇帝”是年輕的消費者,人數多達一億。他們發(fā)號施令、施展吵鬧父母買東西的能力,從而控制著六個成年人綜合消費力的很大一部分。他們非常喜歡西方快餐和零食,本身就是一股強大的經濟推動力。他們是第一代吃著巧克力長大的中國消費者,很可能在他們的有生之年,中國巧克力的消費模式就發(fā)展得與成熟巧克力市場的消費模式并無二致。贏取了這些“小皇帝”的心靈,并征服其味蕾的巧克力公司在未來的幾十年里肯定會在中國打下忠實的消費者基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