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大人物
布洛赫曾說,優(yōu)秀的史學(xué)家猶如神話中的巨人,他善于捕捉人肉的氣味,人才是他追尋的目標。唯有在對人的不斷追尋中,史學(xué)家才能完成將過去與現(xiàn)在連接的偉業(yè)。
但在此偉業(yè)中,歧視無所不在,而且理直氣壯。歷史記錄中充溢的是那些運氣足夠好,力量足夠強,因此站在人堆之上者的名字。然而其余百數(shù)十億的人根本沒有機會露頭。他們被遺忘,被忽略,被當成宏大歷史敘事中的廢舊螺絲釘。這很正常,一部精準的歷史必須是一部能夠遺忘的歷史,否則就是大雜燴。每個時代所犧牲的都是大多數(shù)人,對應(yīng)的史書也不例外。
一個大人物的背后,是千萬個被視而不見的普通人。如茨威格所言,在一個民族內(nèi),為了產(chǎn)生一個天才,總是需要有幾百萬人做鋪墊;一個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出現(xiàn)以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謂地流逝而去。由此,我們似乎可以同意卡萊爾的神話:歷史就是偉人傳記。但在卡萊爾另一部著作中,他又說出與之冰火不容的話:“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被視為當然的命運,沉重地壓在2500萬顆心靈上--這是法國革命的推動力,并不是那些理論鼓動家、富有商人、鄉(xiāng)村顯貴受傷的虛榮心、遭到反對的哲學(xué)引起了法國革命。這也將是一切國家里全部此類革命的動力。”這段話暗合從黑格爾、斯賓塞到馬克思的決定論,無論大人物如何不可一世,他的一生仍不過是被時代洪流裹挾而前。于是,大人物被從傲慢的云端拽下,皇冠為人民加冕,黃袍也披到時代精神之上。
不過,黑格爾仍為大人物保留了一點顏面。他說,大人物即是能表現(xiàn)時代意志之人,他所做的一切是其時代的核心與本質(zhì),他把時代現(xiàn)實化了??蛇@聽起來有點兒不可思議。難道在蘇聯(lián)的集體農(nóng)莊時期,時代精神就是要折磨上千萬農(nóng)民,讓他們顛沛流離或在集中營送命,而斯大林就是此種時代精神的核心?
我更同意莫里森的話--僅僅把歷史人物當成社會力量和經(jīng)濟力量的代表,那是對歷史人物的集體屠殺,也是對歷史的屠殺。然而,究竟是時代改變了人,還是人改變了時代?這一古老而新鮮的命題在每一個時代的轉(zhuǎn)換期,總是橫亙在我們面前,擋住我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