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英語文化圈為何崛起?(3)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全彩插圖版) 作者:(英)戴雨果


經(jīng)過英國統(tǒng)治者與羅馬教會的不懈辯論,16世紀30年代,英國抵制了來自外國的干涉,建立了更適合本國國情的獨立教會,包含了極為不同的傳統(tǒng)和極為不同的未來。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在議會支持下與羅馬教會決裂。此時的議會是民眾代表組織,這一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9世紀的阿爾弗雷德國王。盡管議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一直缺乏足夠效力,但它的意義卻是不容小覷的。當然,亨利八世與羅馬教會決裂也有其個人原因,因為教皇不允許他與妻子離婚;此外,政治利益也促成了此次決裂,因為決裂更有利于改革派說服國王支持改革。1534年通過的《至尊法案》是一個標志性事件,該法案宣布英國國王為教會最高領(lǐng)袖。

17世紀末,由于查爾斯一世腐敗無能,議會成為英國不容置疑的權(quán)力機構(gòu),任何人都必須遵守它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議會首先贏得了針對查爾斯一世的內(nèi)戰(zhàn),然后以叛國罪對他處以死刑。二十多年以后,一位外國王子登上了國王寶座。制定這些決策的過程中,議會進一步強調(diào)國王必須遵守法律,而法律則源自普通法包含的民眾習俗和民選議員制定的法令。

除教皇以外,歐洲大陸的國家也將英國視為一種思想威脅和政治威脅。于是,從16世紀到18世紀,英國遭受了數(shù)次侵略,而這些侵略都獲得了教皇的許可。有些政治家認為這些侵略反映了歐洲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持類似觀點的包括西班牙的查爾斯五世(1519—1556)、法國的拿破侖一世(1769—1821)和德國的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