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克每天面對的是充滿不安、張皇失措的病人,他們正體驗著相互矛盾的多重情感,他要選擇如何關心他們。就像法官、醫(yī)生、律師或教師一樣,盧克同樣需要在混雜的信息中進行遴選,發(fā)現那一刻什么是最重要的。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盧克一定要感知那位父親的所想、所感。如果盧克做不到這一點,他就找不出癥結所在,自然無從下手,對于自己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也沒有把握。盧克必須能想象出,如果與那位父親爭辯,將會如何影響他的憤怒之情和沮喪心理,而且他日復一日、滿懷希望地守夜的那份力量也會產生動搖。因此,道德想象力,即能看到不同選擇產生不同后果的能力以及對其進行評估的能力,對于感知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哲學家杜威所解釋的,這種能力表示“能夠具體地感知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并清楚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結果”。
那么,共情——能夠想象出他人所想、所感的能力——自然也是實踐智慧所需要的一種感知能力。這里的共情包括認知技巧和情感技巧,前者是設身處地感知他人所感的能力,后者是理解他人所感的能力。
盧克必須與那位父親進行換位思考,即使知道他本沒道理。如果沒有這種能力,盧克就無法講述那個故事。福勒法官也一樣。為了做出適當的審判,她需要共情,以便從邁克爾的角度來思考,并預想到讓邁克爾白天到監(jiān)獄外工作會有何后果。她自問:這是毫無理性的罪行嗎?是心懷惡意的殘忍行為嗎?他是充滿敵意的人嗎?他能控制自己嗎?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情感對于道德感知必不可少,因為它就是信號裝置。那位父親的情感(“他大發(fā)雷霆”)向盧克發(fā)出了信號:有什么事不對勁了。怒氣沖沖的表情使這個信號顯而易見,但通常信號都是很隱蔽的。如果能讀懂他人的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語氣語調,我們就會得到警報:出問題了,我們需要做出選擇來回應。我們自己的憤怒、內疚、同情或恥辱的情感會給我們發(fā)信號,讓我們關注所發(fā)生的事情。這聽起來可能再明顯不過,但常常是控制我們生活的規(guī)則和激勵措施在到處排擠情感,不讓它參與決策——我們不信任自己發(fā)出的信號。盧克感覺到了自己及那位父親的沮喪和涌起的怒火,并得到警告:他遭遇的情況是針對盧克自己的還是關于那位父親的。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懷疑情感是推理和判斷的大敵,事實亦如此。情感能左右我們,我們卻無法控制情感?!笆悄Ч碓隍屖刮摇?,情感使我們因自己的好惡而產生偏見。情感飄忽不定,因此不能作為行動的指南。情感有時太過具體:我們可能對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被冤枉的病人或營養(yǎng)不良的孩童過于情緒化,以至于常常蒙蔽了自己對“正義”和“公平”的判斷。
情感差一點就戰(zhàn)勝了盧克,有那么一瞬間,他因為那位父親的不公平要求而心生怒火。但情感也幫助了盧克,使他查覺到了自己對那位父親的同情:“他兒子在這兒 6個月了,他有點兒沮喪,所以我又打掃了一遍。我不生他的氣?!彼哉f,情感引導盧克做出了正確之事,這一點至關重要。盧克的情感不是隨意的,他對那位父親滿懷同情,雖然心中也有怒氣,但他控制住了自己——.情感管理技巧幫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