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8月,英國派遣3.2萬人的部隊(原為蓋奇舊部,同年早些時候從波士頓撤回哈利法克斯)會同一支強大的艦隊(約占皇家海軍兵力的一半)向紐約發(fā)起正面進攻。而蓋伊·卡萊頓(Guy Carleton)爵士則指揮1.3萬人沿尚普蘭湖河道南下,試圖重新占領(lǐng)泰孔德羅加堡,進軍奧爾巴尼,然后揮師東向進攻新英格蘭。進攻紐約的陸上部隊由英國將軍威廉·豪爵士指揮,而在海上則由他皮膚黝黑的弟弟,人稱“黑迪克”的海軍中將理查德·豪(Richard Howe)爵士負責。此次進攻一旦得手,那么北美最好的海港將落入英國人之手,英軍將沿哈德遜河北上,深入新英格蘭境內(nèi)。而卡萊頓如果取得成功,將和威廉·豪合兵一處。新英格蘭將被征服,并和其他叛亂殖民地分割開來。英國人的前一行動取得了成功,而后者則歸于失敗。
華盛頓將手下的大陸軍從波士頓抽調(diào)南下,保護紐約。他將一萬大陸軍和民兵部署在布魯克林高地,由伊斯雷爾·普特南(Israel Putnam)將軍指揮,其余9000人則駐守曼哈頓島。1776年8月27日,豪指揮兩萬英軍登陸,通過側(cè)翼機動在長島擊潰了美軍的前沿部隊。不過,他隨后又重拾18世紀的典型套路,對布魯克林高地圍而不攻。豪的舉動給了美軍喘息之機,使后者得以渡過伊斯特河退回曼哈頓。
在隨后的三個月里,豪懶懶散散,行動遲緩,除了采取幾次試探性的行動,并未利用皇家海軍快速機動的優(yōu)勢,經(jīng)由哈德遜河和伊斯特河圍殲華盛頓的部隊。英國人指揮上的松散(至少其部分原因在于豪氏兩兄弟同樣身為和平專員,試圖勸說殖民地軍放棄抵抗)使美軍趁機沿哈德遜河北上,退回哈萊姆高地和懷特普萊恩斯,避免了被俘或被殲的命運。豪將軍隨后揮師南下,進逼新澤西和費城,并派他的兄弟理查德指揮海軍奪取羅得島的紐波特港。豪的南進舉動挽救了華盛頓和他的部隊。后者經(jīng)過連番重創(chuàng),已經(jīng)只剩下區(qū)區(qū)2000人。他們穿過新澤西,渡過特拉華河,轉(zhuǎn)移至賓夕法尼亞的安全地帶。雖然華盛頓無力挽救新澤西落入敵手,但是他所剩無幾的部隊依舊保持完整,這一點至關(guān)重要。隨著冬季來臨,豪中斷了對費城的大規(guī)模強攻,轉(zhuǎn)為鞏固紐約至新澤西一線的根據(jù)地,等待春季到來。
與此同時,另一支英國部隊在卡萊頓將軍指揮下,從圣勞倫斯河南下,企圖占領(lǐng)泰孔德羅加堡,進攻奧爾巴尼。大陸會議決定必須將英軍阻擊在尚普蘭湖。為此,大陸會議下令由費城派遣造船工匠,紐約和康涅狄格提供軍械和補給,在尚普蘭湖建造艦隊,并為其提供裝備。在造船工匠和艦隊司令本尼迪克特·阿諾德將軍的辛勤努力之下,一支由15艘小型艦艇(10艘為新建船只,5艘為原有船只)組成的艇隊在短短六周之后組建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