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竊言盜行》為什么模仿?(2)

竊言盜行:模仿的科學與藝術 作者:(英)亞歷克斯·本特利


我們自己就使用了上述清單中的一些策略,因為這個清單是我們從圣安德魯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動物行為學家凱文·拉蘭德(Kevin Laland)所寫的一篇文章中摘錄下來的。而他本人也是從別處抄來了一個清單,然后對其進行了補充。

在上述清單中,有的模仿策略以技能水平作為主要標準(模仿比我們更擅長做某事的人,模仿優(yōu)秀的社會學習者,模仿成功人士),而另一些則以社會原因作為標準(模仿大部分人,模仿親友,模仿長者)。從文明進程的角度來看,在選擇的基礎上以知識和技能水平為標準的模仿與僅僅基于社會互動的模仿,也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入鄉(xiāng)隨俗”策略,這兩者之間有著關鍵性的區(qū)別。模仿行為可能是隨意的,它可能導致非常不確定的集體行為,而不是穩(wěn)定統(tǒng)一的集體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但它往往被人們忽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