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竊言盜行》樹.形.思.考(1)

竊言盜行:模仿的科學與藝術 作者:(英)亞歷克斯·本特利


人類大腦演化和以社會的方式適應世界的過程,一定有某些樹狀結構的成分。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可能不是在各個特定的方面單獨發(fā)生改變,而是有一種更加簡潔的方式。比如,所有脊椎動物骨骼的發(fā)育都來源于同一模式,行為適應可能也有同樣的規(guī)律。“普遍道德語法”(universal moral grammar)理論認為,人類天生擁有的、深層的道德觀是人類大腦的生理構造決定的,就像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提出的普遍語法理論一樣。關于普遍道德觀和普遍語法最有趣的討論是:它們究竟是許許多多復雜的適應行為,還是從人類大腦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按照極為簡單的方式衍生出來的,而并不需要特別的適應過程?

樹狀結構可以產(chǎn)生遞歸性語言,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一些語段套入一個句子里,再把另一些語段套入這個新產(chǎn)生的分句里,這個過程可以無限制地循環(huán)下去。語言的遞歸性是人類所有語言的一個共同點,也只有人類語言擁有這個特點。人類語言的遞歸句法(語言的結構)甚至可能是語義(語言的意思)的基礎。這種分級結構是人類認知的基本結構,如果人類語言的遞歸結構來源于神經(jīng)元活動的分級結構,那么語言就可能來源于人類大腦樹狀的信息檢索結構。

人類的大腦能夠記住句子中鑲嵌的各種語段,并把它們重新排序。從這一點來說,人類大腦是獨一無二的。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個句子:“20世紀80年代末,雷金納德在一家電影院工作,當時一張電影票只要99美分,穿著背心兒的看門人會在凌晨一點到影院清洗座位,掙些零錢,不過這座電影院在1996年被拆除,改建成了一座循道宗教堂的停車場?!?strong>1理解這個句子需要注意兩點。首先,我們得運用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記住語句是怎樣進展的,因為句子的意思在句尾才結束。第二,句子是以遞歸形式組織的。我們可以將倫理道德觀也想象為同樣的結構。假想一個黑幫片的情節(jié),一個家族的老大對自己的

1 原文為“In the late 1980s, Reginald worked at the movie theatre, which cost 99 cents for all movies and where the custodian would arrive at 1 :00 a.m. dressed in a tank-top and scour the seats for loose change, which was razed to make room for the Methodist church parking lot in 1996.”女兒寵愛有加,但他折磨父親死敵的兒子時卻毫不手軟。這也需要工作記憶和樹形思維:先回到父輩,再跨越到父親的敵人的家庭,然后再追溯到父親的敵人的兒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