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果戒嗔看到智惠師父經(jīng)過雜物間的時候,隨手把插銷拔出,然后把門推開。但是智惠師父并沒有走進雜物間,而是徑自往佛堂的方向去了。
戒嗔終于找到了答案,原來這些天每天打開雜物間的人是智惠師父。
戒嗔走進雜物間,屋子里有股怪怪的味道,而這怪味的來源就是雜物間中間放置的那張剛剛重新被油漆過的桌子。戒嗔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幾天智惠師父打開雜物間的門的目的,就是為了使這股怪味散發(fā)出去。
在之前的幾天,戒嗔每天站在屋外,憑借著個人的猜想,去判斷這個把房門打開的人的目的,甚至不斷地找尋打開房門的人的錯誤。
而事實上,直到戒嗔走進房門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才是錯的那個人。
我們有多少次站在屋外判斷是非的經(jīng)歷?又有多少次把自己的猜疑和不解放在別人身上來找原因呢?
也許當我們判斷人生的是非曲直時,也應(yīng)該這樣想,那個執(zhí)迷不悟的人可能正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