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自由而美麗》鮑勃·迪倫(1)

因自由而美麗 作者:黎戈


鮑勃·迪倫,搖滾樂及其他我該保持沉默的東西

鮑勃·迪倫,六十年代的民謠歌手,行吟詩人。打出這幾個詞,我就覺得自己應(yīng)該對此保持緘默,因為我對民謠實在是概念模糊,約莫知道是一種敘事性歌曲,不像純粹的情歌那樣扁平和干癟,僅此而已。對詩我則是百分百的詩盲。而我相信,一個歌手的濃烈精神指數(shù),一定是溶解在他的歌曲里的,就像一個演員的肢體語言,一定大于千言萬語一樣。

前一陣子看烏蘭諾娃傳記。有一張照片是她肅立在雪意沉沉的窗口前的背影。后來看傳記里寫這個女人身上有股子安靜的力量,她從不與任何人發(fā)生情緒上的對抗,受到羞辱的時候,也只是默默地轉(zhuǎn)過身去,等她再轉(zhuǎn)過臉來的時候,表情如舊,你一個情緒的接縫口都看不到。能用沉默來表達憤怒的人,她骨子里承重的優(yōu)雅,全溶解在那張背影的照片里了。畫傳一般都是垃圾信息的雜燴,但是看演員的資料一定要看畫傳,就像赫本的一張笑到智齒,毫無雜質(zhì)的照片,比一萬句“上帝給你兩張手,是為了讓你騰出一只來照顧別人”更加直指人心。

迪倫的照片,倒是看過的,太文青了,眼睛里有濕漉漉的詩情。聲音也聽過,奇異的向上浮的聲音,好像要背棄時代似的。看他的傳記,倒讓我安心不少。眼睛里的那水,全給擠出了,行文非常地干爽。我想激起我興趣值的也許是這個人附著的年代。他出生在1941年,二戰(zhàn)正在歐洲戰(zhàn)場上打得如火如荼,混亂像拳頭一樣把每個人的世界觀都擊得粉碎。好像星座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一樣,那個時代出生的人,一輩子都活在新舊時代的接逢處,被吞吐著。1951年他上小學(xué),和數(shù)學(xué)語文并列的課程是防空。上學(xué)的第一件事就是練習(xí)在聽到警報的時候躲到桌子下面。蘇聯(lián)空軍隨時會從天而降,懷著嗜血的殺性割斷他們的小脖子。六十年代搞學(xué)薄霧濃云愁永晝運,在街上筑起石頭碉堡。爆炸的街道、燃燒的怒火、催淚瓦斯、無拘束的性人比黃花瘦愛、反金錢運動、原始公社、學(xué)生試圖控制國立大學(xué)、反戰(zhàn)等等等等。最好玩的是,這些元素在他們的中國兄弟身上都能找到。五十年代對西方世界的被迫東籬把酒黃昏后害妄想癥,全民備戰(zhàn),六十年代的金水橋宣誓,上山下鄉(xiāng),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毛主人比黃花瘦席語錄、格瓦拉手冊、卡斯特羅傳記……連斗爭工具都是一樣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