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劍橋中國哲學(xué)導(dǎo)論》第三節(jié) 對反:相反相成(1)

劍橋中國哲學(xué)導(dǎo)論 作者:(新加坡)賴蘊慧


《道德經(jīng)》列舉了一長串對反,包括長短、高下、音聲、前后、有用無用、有無、善惡、昭昭若昏、察察悶悶、枉直、洼盈、敝新、重輕、靜躁、雄雌、白黑、熱冷、強(qiáng)羸、翕張、廢興、奪與、弱強(qiáng)、成缺、巧拙、辯訥、為無為、事無事、大小、多少、難易(第二、六、十一、二十、二十二、二十六、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六、四十三、四十五、六十三章)。它提醒我們,這些矛盾對子的兩方面都要注意到。每一對子的討論都包含了對世俗準(zhǔn)則和價值(強(qiáng)、力、巧)的顛覆,但同時又沒有絕然舍棄。相對的兩面常常保持微妙的平衡,比如“知其雄,守其雌”(第二十八章)。任何一面都有自己的意義,同時又為對反面所限: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道德經(jīng)》第三十六章)

In order to contract,it is necessary first to expand.

In order to weaken,it is necessary first to strengthen.

In order to destroy,it is necessary first to promote.

In order to grasp,it is necessary first to give.

This is called subtle light.

The weak and the tender overcome the hard and the strong.(Chan 1963b:164)

兩極之間有一種流變:先翕,再張,然后又回到翕。矛盾對子的對反面之間如何互動,這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參見第七、二十二、二十六、三十六、四十、四十一、四十五、五十八、六十三、六十六章)。這種互動可以描述為往復(fù)擺動,蕩秋千,輪轉(zhuǎn)或者一興一衰的輪回?!胺矗ǚ担保ㄈ绲谒氖拢┮彩抢斫獾兰蚁喾聪喑伤枷氲闹匾拍睿?/p>

返是對反面的對反:它是對反面用力過度所導(dǎo)致的結(jié)果。(Cheng 1997:216)

由此看來,要界定對反關(guān)系中的任何一方,理解它的對立面不無裨益。換言之,對照揭示一個概念或事物的獨特品性。例如,把“冷”跟它的對反面--除“熱”之外,還有程度各異的“冰冷”、“溫暖”、“滾燙”--對照起來理解,那它的意義就明確多了。聯(lián)系一方的對反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的意義,這一論斷很有意思。通常認(rèn)為,一事物借助相同者而非相反者得到強(qiáng)化。不妨想想一個人的高度:一般認(rèn)為,一個人越高越顯眼。按照道家的對反思想,高個子跟矮個子站在一起才顯得高。葛瑞漢論述《道德經(jīng)》中的“反(返)”,即強(qiáng)調(diào)對反兩面都是必要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