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之一的張朝暉,這時候正在學(xué)英語。他坐在一張竹躺椅上,上身赤裸,肩膀上搭了一塊濕毛巾。腳下的水泥地上放著一臺收錄機(jī),正在播放《新概念英語》磁帶。機(jī)器里的男人和一群姑娘輪番念道:Are you Swedish?
No, we are not. We are Danish.
Are your friends Danish, too?
No, they aren’t. They are Norwegian.
Your passports, please.
Here they are.
…………張朝暉忙著倒帶、快進(jìn),能跟得上的地方就跟著念,跟不上的地方就舌頭打個卷,糊弄過去。開始的時候他的聲音很小,有點(diǎn)害羞,后來聲音逐漸變大,就蓋住了收錄機(jī)的聲音。
這會兒,張朝暉簡直是在叫喊了,聲音里面充滿了憤怒。自然是汗如雨下,因?yàn)榛藲饬Γ鞖庖矡?。叫喊一通后他再度羞怯起來,聲音轉(zhuǎn)低,進(jìn)而微弱,虛弱得奄奄一息了。
他的身后是一面木制的貨架,被隔成了很多小格子,每個格子里都用塑料支架架了一只瓷盤,盤面向外,上面畫的是世界名人。很多的名人,每人一盤,就像是一桌菜。其中有馬、恩、列、斯、毛,周恩來、宋慶齡、魯迅、愛因斯坦、夢露、卓別林、克林頓以及肯德基大叔。
有一只盤子上畫了個年輕人,異常英俊,只是面孔比較陌生。和大人物們并列在一起,神情竟也不卑不亢,一點(diǎn)也不顯得寒磣。這人便是店主張朝暉,是他根據(jù)自己的一張照片略加修飾畫上去的。這只盤子相當(dāng)重要,構(gòu)成了本書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道具。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再說另一位村民,張朝暉的街坊常樂,他也是一個藝術(shù)家,只不過從事的工作或者搞法和張朝暉不盡相同。兩家(或兩店)之間隔了十幾戶,但常樂和張朝暉走動得卻很勤,彼此都視對方為最好的朋友。年齡也相仿,二十三四歲,常樂比張朝暉要大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