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氣的醫(yī)生被立即請來;
但他們來了,收了費用,
卻回答說:“這種病無藥可救?!?/p>
——希萊爾·貝洛克(Hilaire Belloc)
緩解癥狀是一項日常任務,治愈它,是人們的殷切希望。
——威廉·卡斯特(William Castle)
1950年對白血病的描述
1947年12月的一個早晨,在波士頓的一間實驗室里,一個叫西德尼·法伯的人,正在焦急地等待著一個從紐約寄來的包裹。這間號稱“實驗室”的斗室返著潮氣,只有大約六米多長、四米多寬的房間,比藥劑師的配藥室大不了多少,幾乎被塞在兒童醫(yī)院大樓后巷的一間半地下室里,通風很差。距離這里幾百米遠的內(nèi)科病房,各項工作正緩緩地開始。穿著白色病號服的病童們躺在鐵制病床上,不安地動來動去。醫(yī)生和護士在病房之間來來往往,忙著查病歷、下醫(yī)囑和配藥。但是,法伯的實驗室卻是一片空蕩清冷,各種化學品擠在一起,玻璃罐堆在冰冷的走廊里,一直延伸到醫(yī)院主樓。空氣中散發(fā)著防腐劑甲醛的惡臭。這里沒有病人,有的只是尸體和各種病體組織。它們是通過地下通道送來的,將被用于解剖和各種檢驗。法伯是一位病理學家,他負責制作標本、解剖尸體、識別細胞和診斷疾病,但從不治療病人。
法伯的專業(yè)是小兒病理學,即研究兒童疾病。他花了近20年,在地下室里癡迷地盯著顯微鏡搞研究,取得的學術成就,使他升任兒童醫(yī)院的病理科主任。但在法伯眼里,病理學正在與醫(yī)學分道揚鑣,成為了過度關注死者的一門學科,而拉大了與生者的距離?,F(xiàn)在,他已經(jīng)厭煩了這種只能側面冷眼旁觀疾病、卻不接觸或治療活生生的病人的工作;他受夠了只面對組織和細胞,覺得自己碰到了職業(yè)的“玻璃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