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xué)中有一個研究方式是在測試時把所有的關(guān)鍵指標(biāo)化作旁人、旁物來問。比如我們問一個人:“你覺得生活在上海安全嗎?”“安全!”“假定說有人敲你家的門,你會開門嗎?”“不開!”“為什么?”“怕!”你發(fā)現(xiàn)抽象的概念和現(xiàn)實的情景之間是不一樣的,所以得把問題情景化,這叫焦點轉(zhuǎn)移法。
還有一些東西是超出我們想象的,我們意識層面的東西和我們下意識層面的都不一樣。比如分析小孩子的夢境。你問:“你做什么夢了?”小朋友會告訴你他的夢很有意思。據(jù)說麥當(dāng)勞以前做的那種小玩意、小禮品,就是根據(jù)小孩子的夢做出來的。
小孩子的夢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夢的記憶性較高;第二,同現(xiàn)實比較接近;第三,畫面是彩色的。這是很多小孩子的夢的特點。此外,還有一些東西挺有意思的,比如人格畫法,其中有一個叫作動物刻畫,就是讓小孩子把自己的媽媽想象成一種動物刻畫出來,“覺得媽媽是什么動物?”“像老虎。”“那她有什么特點?用兩三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媽媽?!薄昂軆磹海看味箭b牙咧嘴?!?/p>
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會把東西原則化、人格化。比如我們說某個品牌的時候,你會說:“你們公司的這個品牌很好,或者說這個公司很好?!爆F(xiàn)在請把這個公司人格化,你就要聯(lián)想它是個男的還是個女的、這個人有什么特點、文化程度高低等。
學(xué)會了人格化之后,現(xiàn)在我們想象五家公司,這五家公司是你比較想去的,它們會是哪幾家?然后你再想象,如果你是這家公司的主管,對情況非常了解,那么請介紹一下,這家公司是個男性化的還是女性化的?最后我們把這五家公司放在一起,如果現(xiàn)在這五家公司都是人的話,第一感覺中你最想跟誰說話?很多人搞不清自己心里到底喜歡什么,那么這種方法可以從下意識里幫助你找出一些東西來。
比如一個人想象“聯(lián)想”這個公司是一個中年的很有氣質(zhì)的女性形象。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對這個人而言,這家公司需要增加對他的一點兒安全感,不要保持那么遠的距離,但是又不要顯得太世俗,跟一個大媽似的。
人格化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把人往動物的方向去想,另一種是把東西往人的方向去想。你換一個角度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分辨能力提高了很多,而以原來的形態(tài),不見得能看出來很多問題。換個角度的話,你的判斷力會更加清楚。我們稱這些方式為可抗體,心理學(xué)中叫“投射體”。
其實我們的語言被污染的程度最高。所以很多語言都不能很清楚地表達我們自己的意思。而大部分的投射法,都是用圖形、影像、比喻等諸如此類的形式,用比較單純的語言邏輯的模式來表現(xiàn),這就能讓我們更準確地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