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根據(jù)自愛的能力來審視你所有的自我感覺。不要忘記,自我嫌惡無論如何不是一種比自愛更為健康的情緒。即便你不喜歡自己的某些行為,也不要嫌惡自己,嫌惡自己只會使你陷入惰性并受到損害。不要嫌惡自己,應(yīng)當(dāng)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從錯誤中汲取教訓(xùn)、下決心不再重犯,但無論如何不要將錯誤與你的自我價值等同起來。
這便是自愛和他愛的實質(zhì)所在。千萬不要將你的自我價值與你的行為或別人對你的行為這兩者混同起來,這同樣是不容易的。社會的評判是不可抗拒的:大人們常常說:“你是個壞孩子。”而不是說:“你的行為不好?!眿寢尦Uf:“你要是那樣做,媽媽就不喜歡你。”而不說:“媽媽不喜歡你那樣做事。”你從這些信息中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媽媽不喜歡我,這下我可完了。”而不是:“媽媽不喜歡我,這是她的決定,盡管我不喜歡她的決定,但我仍是有價值的?!庇形幌壬偨Y(jié)了根據(jù)別人的評斷確定自我價值、將別人的看法與自我價值相等同的思維過程:
媽媽喜歡我,
我感到愉快;
我之所以愉快是因為她喜歡我。
媽媽不喜歡我,
我感到不愉快;
我之所以不愉快是因為她不喜歡我。
我是壞孩子,因為我不愉快,
我不愉快,因為我是壞孩子。
我是壞孩子,因為媽媽不喜歡我,
媽媽不喜歡我,因為我是壞孩子。
孩童時代的思維習(xí)慣并不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你可能仍在根據(jù)別人對你的看法來確定自我形象。盡管你最初是根據(jù)成年人的看法來確定自我形象,但你不應(yīng)帶著他們的看法過一輩子。不錯,沖破舊框框的束縛、擦拭尚未痊愈的傷痕不那么容易,如果和墨守成規(guī)的后果比較,倒還是后者更難對付。通過精神訓(xùn)練,你可以激發(fā)內(nèi)在的正能量,做出某些使你驚奇的自愛選擇。
善于愛的人是什么樣的人呢?他們的行為是不是自我毀滅性的?否。他們是否妄自菲薄、自慚形穢?否。要學(xué)會善于給予愛和得到愛,首先就要從自己做起,愛自己是最大的正能量,對自己不離不棄,下決心消除你所習(xí)慣的自我輕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