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賈樟柯》雛燕初啼聲輕揚(1)

賈樟柯:FROM 文藝范兒TO新生代導演 作者:羅銀勝


雛燕初啼聲輕揚

賈樟柯大學期間,拍攝了三部學生作品,出來上面所說的《有一天,在北京》之外,后來又拍兩個故事短片,一個叫《小山回家》,另一個叫《嘟嘟》。《小山回家》在香港獨立電影節(jié)得到大獎,賈樟柯就是在香港認識了后來成為他的香港制片:李杰明、周強,還有所謂的賈氏“御用”攝影師余力為,他們后來成為賈樟柯創(chuàng)作小組的核心,他們決定一起拍電影。通過這幾部電影,我們可以領略大賈樟柯“乳燕初啼”的風采。

賈樟柯是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拍攝《小山回家》的。這部55分鐘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現在看來,《小山回家》不是一個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的意義是不容忽視的,它可以被視為認識賈樟柯電影的一個“切入點”,它有一種敏感直接的氣質,意味著真實。

同時,為賈樟柯提供了一個機會,開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溫柔。他的思考方式與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與深入的表達。用賈氏自己的話就是:“它確立了我的很多方向,比如我以后電影所關心的人群、我喜歡的電影拍攝風格,都在《小山回家》這部短片里有跡可循。當然它也是個很不完整、很幼稚的作品。但它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是我整個電影生涯的出發(fā)點?!彼哉f,這部電影,對賈樟柯的專業(yè)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

這里我們不妨追蹤一下賈樟柯拍攝《小山回家》的經過:

拍完《有一天,在北京》這個短片之后,賈樟柯腦子就想拍部故事片,來描寫那些從外地來北京工作的民工。

轉眼到了一九九四年年底,一個下午,顧崢正在圖書館閱覽室看書時,賈樟柯對他說,做我的副導演,咱們再拍一部片子吧,不是紀錄片,這次是有劇情的。明年是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他說為了這個紀念日,我們再拍部片子吧。

拍電影需要經費,這次是賈樟柯以前的同學王波和王懷宇,在為一家太原的豪華飯店裝修時,臨摹了一張陳逸飛《夜宴》,有了一些錢,他們倆愿意幫賈樟柯一把。

那時賈樟柯寫了一個劇本叫《小山回家》,說的是,春節(jié)快到了,河南民工小山想回河南的老家過年,中國人一到春節(jié)就得回家過年,但他不想一個人走,他想去找在北京城里各種各樣的同鄉(xiāng),找到一個同伴一起回老家。這些同鄉(xiāng)有建筑工人、票販子、妓女、大學生,但沒人愿意跟他一起回家。最后他一個人在街頭,留著很長的頭發(fā),電影最后一個鏡頭就是他在街頭一個理發(fā)攤子把那把長發(fā)剪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