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子的幫助》第二章 知美即惡(1)

老子的幫助 作者:王蒙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都知道什么是美,就丑惡了,因為知道了美也就等于知道了美與丑的區(qū)別,就有揚美貶丑的事情出現,就造成了紛爭、夸大或縮小、偽與飾各種美的其實非美麗的弱點。

都知道什么是善,就不善了。同樣,就有了善與惡以及中間無數細微的等級差別,就有揚善抑惡、隱惡揚善或隱善(對對手)揚惡,就要紛爭、夸大或縮小、偽、飾這個善。而這是不善的。

所以說,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下、音與聲、前與后,都是相反相成、相克相生、相比較而存在,誰也離不了誰的概念。要一個不要另一個,根本不可能。

所以有道行的人、得道之人,不做那些虛妄的事情,不說那些無用的蠢話空話假話。不硬較勁而使事情自然做成,不聲嘶力竭而使教化潤物細無聲。讓萬物自然發(fā)展運作,不越俎代庖。有了創(chuàng)造和成績,并不據為己有。有了作為,并不依仗之端起架子。有了功勞,也不因而自傲膨脹。越是不爭奪不膨脹,你就越有威望。越有公認的成就,越是否定不了,抹殺不了,歪曲不了,遮蔽不了。

《老子》的第二章從對于價值問題的探討,旁及一切概念的相對性,然后進入到無為與不言(后面稱為訥于言)的偉大命題的提出,一直發(fā)展到提倡一種不始、不有、不恃、不居的精神境界,并從而達到“是以不去”的圓滿成功結果。

都知道,價值的判定與追求是個人、集團、社會、國家、民族、人類文明的一個支點,一個主要的驅動力、凝聚力。真善美與假惡丑,前進與倒退,進步與落后,文明與野蠻,繁榮與凋敝,德行與罪惡,成功與失敗,健康與病態(tài),幸福與失意,這一切都有一個價值觀、價值標準、價值判斷在那里起著決定方向和決定起止的作用。價值就是理想,價值就是靈魂,價值就是主心骨,價值高于生命。所謂春秋大義,所謂崇高理念,所謂文明進步,所謂普世價值,所謂意識形態(tài),無不是以價值為核心而構建、而運轉的。

而老子的神奇在于,他在那么古老的年代里就看出了事物有另一面。價值意味著差別,差別挑戰(zhàn)著整體性與平等的理想。價值會制造分歧,叫做價值歧義。價值會制造偏執(zhí),叫做價值偏執(zhí)——例如中國封建社會的名節(jié)觀念、節(jié)烈觀念、忠孝觀念——有所謂名教殺人一說,例如婦女為了守節(jié)而自殺,就是價值殺人。有價值就有價值膨脹、價值夸張,例如中國“文革”中的唯意志論、繼續(xù)革命論與個人迷信。價值還會制造價值霸權,我認定的價值你也必須接受,否則就強制你。價值還會制造價值瘋狂,如恐怖主義。

有價值就有反價值。你認為財富是一種價值。我認為財富是一種罪惡,赤貧才是價值,三代貧農最光榮。你認為求美是人的天性,美是追求與夢想。我認為美是小、大資產階級的窮極無聊與奢侈浪費,是剝削階級窮奢極欲、壓迫無產階級的借口。你認為民主自由是絕無疑義的普世價值,為此不惜一戰(zhàn)。我認為你是以此為借口追求霸權與石油能源,對我進行西化分化,使我陷入四分五裂、萬劫不復的次等國家的地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