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不同的部件變成相同,這是常見的現(xiàn)象。例如,“又”可以代替許多部件:漢(漢)、勸(勸)、僅(僅)、對(對)、戲(戲)、雞(雞)、鄧(鄧)、樹(樹)。再看:“春、秦、泰、奉”,它們的上部,在篆書中不同,在楷書中變成相同。
所有的文字都發(fā)生同化。阿拉伯字母同化得最厲害,好些字母無法分辨,不能不附加符號來區(qū)別。
字體。字體有三類:圖形體、筆畫體和流線體。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屬于圖形體;隸書和楷書屬于筆畫體;草書和行書屬于流線體。丁頭字在古文時代是圖形體;后來變成丁頭格式是筆畫體;丁頭字缺少流線體。圣書字的碑銘體是圖形體;僧侶體和人民體是流線體;圣書字缺少筆畫體。拉丁字母的印刷體是筆畫體,手寫體是流線體。
風(fēng)格。不同的文字有不同的風(fēng)格,這是長期書寫而形成的。有的像豆芽菜,有的像滾鐵環(huán);有的像竹籬笆,有的像窗格子;有的像丁頭散地,有的像玩具排行;有的像烏鴉棲樹(坐在分界線上),有的像蝙蝠懸梁(掛在分界線下)。形成習(xí)慣以后,就不許更變,成為民族圖騰。
序列。早期文字的序列是不固定的,后來漸漸固定,這也是常見現(xiàn)象。拉丁字母在古代曾經(jīng)是從右而左,后來改為從左而右,中間有過一個“一行向右,一行向左”來回更迭的“牛耕式”時期。甲骨文還沒有固定的序列,后來的隸書和楷書把序列固定為字序從上而下,行序從右而左;20世紀(jì)50年代改為字序從左而右,行序從上而下。
書寫工具對字形有極大影響。丁頭字的特殊格式是泥板壓寫形成的。甲骨文主要用直線,因?yàn)楸阌谠诩讱ど峡套?。漢字可以寫得像圖畫,跟使用毛筆有關(guān)。緬甸文“一路圈兒圈到底”,跟針筆在樹葉上劃寫有關(guān)?!皶鴮憽笔羌舛烁矫娴哪Σ?。平面統(tǒng)稱“紙”,有石片、木片、竹片、骨片、泥板、草葉、樹葉、羊皮、布帛等。尖端統(tǒng)稱“筆”,有樹枝、小刀、尖針、毛刷、羽管、粉石條、金屬片、塑料管等。丁頭字是“壓寫”,漢字是“刷寫”,拉丁字母,是“劃寫”,用打字機(jī)是“打?qū)憽?,用電腦是“觸寫”,將來語音輸入是“說寫”。
文字的“三相”
文字有三個側(cè)面,稱為“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