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債》第二章 以物易物的謬誤(12)

債:第一個5000年 作者:(美)大衛(wèi)·格雷伯


這個原始例子的作者似乎作出這樣的假設:這兩個人有著基本相同的身份,彼此之間雖然沒有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但至少關(guān)系是友好的--也就是說,是你能夠在中性平等的前提下,獲得的最親密的關(guān)系。即使知道了這些,其實獲得信息也不算多。例如,如果亨利生活在塞內(nèi)加族人的長屋中,他需要一雙鞋,那么喬舒亞根本沒必要出現(xiàn);亨利只需要告訴他的妻子自己需要一雙鞋,她就會向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婦人提出這個問題,然后到長屋的集體倉庫中取出相應的材料,為自己的丈夫縫制一雙鞋。為了找到符合經(jīng)濟學教材所想象出來的場景,我們可以把喬舒亞和亨利一起,依次放在一個像南比克瓦拉人或?qū)鶞毓湃四菢拥男《H密的社會中。

情景一

亨利走向喬舒亞,說:“這雙鞋真棒!”

喬舒亞說:“哦,其實不怎么好。但是既然看起來你很喜歡,那就拿去吧?!?/p>

亨利拿走了鞋。

亨利的土豆沒派上用場,因為雙方都非常清楚,如果喬舒亞有需要土豆的那一天,亨利一定會給他一些。

就這么簡單。當然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無從知曉亨利會保留這雙鞋多長時間。這很可能取決于鞋子究竟有多好。如果只是一雙普通的鞋子,那么這個問題就此終止。如果這雙鞋子在某些方面獨一無二,或者制作精美,那么它很可能會再次被交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講述在20世紀60年代,約翰(John)和勞恩娜·馬紹爾(Lorna Marshall)對喀拉哈里沙漠生活的布須曼人(Bushmen)進行研究的時候,把刀子贈送給他們最喜愛的一個合作者。一年以后,當他們再次回來,發(fā)現(xiàn)在他們離開的那段時間,幾乎群族中的每個人都在某個時間擁有過那把刀子。另一方面,幾個阿拉伯朋友向我證實,在并非嚴格的平等主義的背景下,存在著一種應對辦法。如果朋友贊美一只手鐲或一個包,他通常期待你馬上回答:“拿去吧!”但是如果你確實想保留它,你可以說:“沒錯,它確實很精美。它是別人送給我的禮物?!?/p>

但是很顯然,在教科書作者的腦海里,存在著一個更為客觀的交易過程。作者想象出來的兩個人,似乎是父權(quán)制家庭的家長,他們之間關(guān)系友善,但是各自保存著必需品。也許他們與亞當·斯密例子中的屠夫和面包烘烤師一起生活在蘇格蘭某一個村鎮(zhèn)中,或者生活在新英格蘭的殖民地中。但是出于某些原因,他們從沒聽說過貨幣。這是一個奇特的幻想,但是還是讓我們看看事情會按照這個幻想如何發(fā)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