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誠實的誠實真相》從鎖匠那里學(xué)到的

不誠實的誠實真相 作者:(美)丹·艾瑞里


不久以前,一個名叫皮特的學(xué)生給我講了一則故事。這則故事反映出生活中不誠實行為的真實情況。

一天,皮特把自己鎖在了家門外。于是,他打電話尋找開鎖匠,頗費了一番周折才找到城里面一位有名的開鎖匠。最后,這位開鎖匠終于到了,很快就撬開了鎖。

皮特告訴我:“這個人竟然輕而易舉地就撬開了鎖,而且速度非??欤叶伎创袅??!苯又?,他又談到了自己那天從鎖匠那里學(xué)來的道理。

看到皮特驚訝的表情,開鎖匠回應(yīng)道,鎖只防君子不防小人。他說:“有1%的人永遠是誠實的,他們絕不會偷盜;還有1%的人永遠都是不誠實的,他們總會想方設(shè)法撬開你的鎖,偷走你的電視機。其余的人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偷盜的,但如果他們受到的誘惑足夠大,也會變得不誠實。鎖防的并不是小偷,因為如果小偷真的想侵入你的房子,有鎖他們也能做到。鎖真正防的是那些大多數(shù)時候誠實,但有可能會在你的門沒有上鎖的情況下產(chǎn)生偷盜行為的人?!?/p>

我仔細想了想皮特轉(zhuǎn)述的話,覺得這個開鎖匠也許是對的。并非這98%的人都是不道德的,他們也不是逮住機會就會行騙的人;他們可能只是需要監(jiān)督以保證自己不走歪路。

在道德標準約束下,人們的不誠實行為會減少

既然已經(jīng)明白了經(jīng)驗系數(shù)的運作及普及原理。下一步,我們將要弄清經(jīng)驗系數(shù)是否能減少,從而使人們的欺騙行為也越來越少。這個想法同樣也是由一則小笑話引起的:

一天,一個神情很沮喪的人見了他的拉比,并對這位拉比說:“拉比,你肯定想不到是什么事發(fā)生在我身上了!上周,有人竟在猶太教堂偷走了我的單車!”

拉比也為此感到不安,思考片刻后,他提出了一個方案:“下周集會時,你坐到前排,在我們背誦《十誡》時,你轉(zhuǎn)過身看看那些坐在你身后的人。當我們背到‘不可偷盜’時,看看誰不敢和你對視,那個人就是偷你單車的人?!崩葘ψ约旱慕ㄗh頗為得意,那位失主對此也極為滿意。

下一次儀式過后,拉比很想知道他的建議是否起作用了,于是,在教堂的門口等著那個單車被偷的人,問他:“怎么樣?我的辦法起作用了嗎?”

那人答道:“簡直就像魔法一樣,當說到‘不可奸淫’的時候,我立刻就回憶起自己將自行車停在了哪里。”

這則小笑話說明,我們的記憶和對道德準則(例如《十誡》)的認識,可能對我們看待自身行為的方式有一定的影響。

受這個笑話背后所蘊含道理的啟發(fā),我、妮娜和昂在加州大學(xué)洛杉磯分校作了一次實驗。我們將450位參與者分成兩個組,要求第一組參與者背誦《十誡》,并誘使他們在矩陣任務(wù)中作弊;要求第二組的參與者在作矩陣任務(wù)之前先回憶他們在高中讀過的10本書。第二組的矩陣任務(wù)要求依然寬松,參與者同樣有機會作弊。在第二組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典型的欺騙,雖然很普遍,但程度不高。而背誦《十誡》的那組中,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參與者有任何欺騙行為,雖然該組成員沒有一個可以完整地背出《十誡》。

這個實驗的結(jié)果十分有趣,表明了只回憶道德標準似乎就能提高道德行為。在另一次測試這個結(jié)果的實驗中,我們找到了一組自稱是無神論者的參與者。在這些參與者手按《圣經(jīng)》發(fā)誓以后,我們向他們提供了謊報矩陣數(shù)的機會。這些無神論者會怎么做呢?結(jié)果表明,他們并沒有偏離這條筆直且狹窄的道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