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基督的信徒有許多,其中不乏大善之人,更不乏大惡之人。有的人信仰耶穌,卻帶有不純的目的。他們本身是有罪的,所以期盼通過信仰耶穌而得到救贖。但三毛不同,她對耶穌是那樣純粹,是為了信仰而信仰。因為只有內(nèi)心真正純凈的人,才能感受到耶穌對世人的那份悲憫之心。
金陵幼童(2)
來到南京后,陳家變得寬敞了許多。三毛也有了更多玩耍的花樣。
你可曾記得當(dāng)年的金陵幼女,在炎炎夏日,開心地,毫無心機(jī)地笑著,笑得那樣開心,那樣快樂,那笑聲讓整個世界都變得多彩而唯美。在那盛放著黃綠色的小花的梧桐樹下,騎著竹馬繞著圈跑。竹馬脖子上的鈴鐺跟隨幼女的笑聲而鈴鈴作響。
那恐怕是三毛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刻。后來,她經(jīng)歷過許多的歡樂和悲傷,但那些歡樂與她在金陵歲月中的日子相比,仍是太過沉重。只有孩童的開心,才是毫無負(fù)擔(dān)的。
三毛在南京待了三年,在那三年里,雖然日本人離開這片華夏領(lǐng)土,結(jié)束了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燒殺搶掠,但對中國的許多地區(qū)的人們來說,情況也沒有變得更好些。因為這片土地上的戰(zhàn)火尚未停息。
盡管如此,在那三年里,居住在南京的人們的生活卻是相對平靜的。
這或許是上天給予生于亂世的三毛一種恩賜吧,讓她在童年時期可以免于流離失所,免于痛苦哀怨。但這也可能只是老天打算在給她鞭子之前賜予的幾顆甜棗。畢竟在她的一生中,也只有這段時光是免去了憂傷困苦的。在她離開南京后,便幾乎都是在比常人悲慘許多的時光中度過的。無論是她的事業(yè)還是她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意想不到的坎坷。
所以快樂的金陵幼女啊,享受這段難得的美好時光吧!因為這樣的歡樂,你今生都不會再擁有。
那是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時代。在那個年代,有一位漫畫家,他擁有一個藝術(shù)家應(yīng)有的慈悲情懷與樂觀心態(tài)。他看到了在戰(zhàn)爭中顛沛流離的平常百姓,看到了受苦最深的底層人群。于是,他創(chuàng)作了一個漫畫人物,來講述那些苦難人們的故事。這個漫畫人物是一個孩子,一個可憐的,在戰(zhàn)爭中飽受饑苦的孩子。在那個年代里,有許多這樣的孩子,而這個漫畫人物,只是那萬千可憐孩子的一個縮影。這個漫畫中的小男孩有著圓圓的腦袋和臉蛋,他的臉很可愛,眉眼中卻時常透著迷茫和委屈。他的頭上只有三根頭發(fā),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三毛。而那個漫畫家的名字叫做張樂平。
在南京的陳家,每日清晨,總會有鶯鳥在院子中歌頌美妙樂章。這樂章會傳至陳家二樓的書房。那是一間專門為孩子們開辟的書房,置身書房內(nèi),可以感受到清晨新鮮宜人的空氣,聽到鳥兒的動人歌聲,放眼望去,能看到窗外的碧色梧桐。在金陵古城中,這無疑是詩情畫意的。
而就在這間書房,年幼的三毛讀了她生平第一本書——漫畫家張樂平的名作《三毛流浪記》。在這本書中,小主人公三毛是一個流落在上海街頭的孤兒。他在書中,在張樂平筆下的悲慘命運(yùn)曾經(jīng)感動了一個時代。那時,“三毛”這個流浪的孩子形象流傳甚廣,幾乎家喻戶曉。
這本書中沒有任何文字,全部以圖片會意。這對當(dāng)時尚且目不識丁的陳懋平來說,實在是一個最好不過的讀物。年幼的她漸漸讀出了書中的悲悲喜喜。后來,她又讀了關(guān)于三毛的另一本書《三毛從軍記》。三毛曾回憶說:“我非常喜歡這兩本書,雖然它的意思可能很深,可是我也可以從淺的地方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