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類詩的一大特點是既朗朗上口又艱深費解,既廣泛流傳又聚訟紛紜,既令人愛不釋手又總是叫人覺得抓不著摸不住?!帮S颯東風(fēng)細雨來”“春蠶到死絲方盡”“盡日靈風(fēng)不滿旗”“碧文圓頂夜深縫”“夢為遠別啼難喚”“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等等,從字面上看是相當(dāng)明白曉暢的,而且文字本身已經(jīng)很有審美價值,所以它們很易接受,與李賀的怪誕或韓愈的某些詩的拗口完全不同,詩里用了一些典事,今人看起來麻煩一點,但典事總是可以說得清楚的,清楚了就是清楚了,難點顯然也不在這里。
難點是在意旨的理解上。意旨理解的難處又在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虛擬與前言不搭后語的語序特別是“聯(lián)序”上。
為什么那樣虛擬那樣含糊呢?除了有所不便的環(huán)境原因之外,主要是詩人這里寫的不是一時一地一人一事而是自己的整個心境,或是雖有一時一地一人一事的觸動,著力處仍在于去寫深藏的內(nèi)心,這正是此類詩隱秘豐邃不同凡響之處。義山詩是提純了的:把一切用散文用議論用注解能表達的非純詩的東西全部洗濯干凈了,此得宋人楊萬里“詩須去意方可”說之精髓者也。
為什么前言不搭后語呢?除了風(fēng)格形式美的需要以外,就在于作者構(gòu)建的是自己的獨特的心靈風(fēng)景,而心靈風(fēng)景不受空間時間形式邏輯的束縛。心靈是說不出道不來的,說出來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而更多的東西全靠你在字里行間反復(fù)體味。
以“來是空言去絕蹤”為例,這第一句如前引白居易詩,非花非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詩可詩,非常詩,情可情,非常情。第二句“月斜樓上五更鐘”可就讓人傻了眼了,怎么時間又是這么具體,詩語又是這么大白話起來了呢?“夢為遠別啼難喚”,一種朦朧而又雅致的憂傷情境表現(xiàn)出來了?!皶淮叱赡礉狻?,這一句筆力不如上聯(lián),似是先有了上句,后冥思苦想搜索出來的;但此聯(lián)兩句同一種色調(diào),尚屬易解?!跋炚瞻牖\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象征比喻些什么只有天知道了,這一聯(lián)的詩語詩境意象與來去、五更、鐘、月、夢、書、墨……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也難說。最后是“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混混沌沌,若即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