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見《史記》卷六十三是韓國的公子,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與李斯同事荀卿。他口吃,不能說話,而善于著書。他看見韓國日以削弱,數(shù)以書諫韓王,不見用。退作《孤憤》《五蠹》《內(nèi)儲說》《外儲說》《說林》《說難》十余萬言以見志。后韓國使非于秦。非在秦被殺。他死的時候,是公元前233年即秦始皇十四年。他的書《韓非子》《韓非子集解》有長沙刊本,有五十五篇,其中一部分是他自己著的,一小部分是后人加入的。他的文辭致密而深切,后來論文家受他的影響者甚多。
《漢書?藝文志》著錄縱橫家自蘇子秦、張子儀、龐煖以下至蒯子通、鄒陽、主父偃等凡十二家,其中除漢人以外,先秦作者,如蘇張?zhí)K秦、張儀見《史記》卷七十四二人,雖已無書傳世,然他們的辯辭,卻為《戰(zhàn)國策》保存得不少。《戰(zhàn)國策》為古代最好的散文名作之一。她的精華所在,便是諸辯士的論難的文章與其足以聳動人主聽聞的議論。所以張儀、蘇秦的絕好的政論,我們卻仍能很愉快的享受到。他們的長處,在于能夠度察天下的大勢而出之以引人入勝的妙喻好句,出之以動人心脾的危辭險語。在政論上說來,實在是一種杰作,后人很少能及得到的。賈誼不過悲憤而已,陸贄不過懇切而已,若蘇、張之作,才可當(dāng)?shù)闷痣h脆清俊、深入無間之稱。我們沒有對公共講述的大演說家狄摩桑尼士、西塞羅等人。然我們卻有可同樣的不朽的政論者蘇、張。尚有《管子》一書,托名管仲著,《晏子》一書,托名晏嬰著,《孫子》一書,托名孫武著,《吳子》一書,托名吳起著,以及其他如《鬻子》之屬,雖亦議論中聽,結(jié)構(gòu)綿密,而其中類多為后人所偽作,所以這里也都不講。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燦爛無比的思想界,到了戰(zhàn)國之末,漸漸的衰落下來。于是有秦相呂不韋,集許多賓客,使各著所聞,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jì),名之曰《呂氏春秋》。這一部無所不包的雜書,就是中國古代思想界的總結(jié)集。到了秦始皇統(tǒng)一各國,焚天下之書,以愚天下人民之耳目,各種的思想便一時被撲滅無遺。漢興,儒、道二派的余裔又顯于時,但俱茍容取媚于世,已完全沒有以前的那種救世的,積極的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