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象與騎象人》4種自我分裂(5)

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 作者:(美)喬納森·海特


以下一份關于腦部傷害的研究,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眼窩前額皮層對人類情緒反應的重要性。神經學家安東尼奧·達馬西奧(Antonio Damasio)曾研究過因腦卒中、腫瘤或腦部遭到重擊以致額葉皮層部分功能受損的病例。20世紀90年代,達馬西奧發(fā)現(xiàn),當眼窩前額皮層某些部位受到損害時,病人會喪失大部分的情緒功能。這些病人告訴達馬西奧,他們應該感覺到自己的情緒,但他們卻什么感覺也沒有。針對這些病人的自主反應所做的研究也證實,這些病人沒有產生一般正常人在面對可怕景象或美景時會有的正常身體反應。不過他們分析推理及邏輯思考的能力并未受到影響,在智力測驗及對社會規(guī)則與道德規(guī)范等知識的測試中的表現(xiàn)也很正常。

這樣的病人接觸外在世界時會發(fā)生什么事?現(xiàn)在,他們已不受情緒干擾,那么他們是否會變得非常講求邏輯,能看穿蒙蔽其他人的感情迷霧,走向完全理性之路?情況剛好相反,他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連簡單的決定或目標都沒辦法做出,整個生活分崩離析。當他們看著外在世界時,會心想:“我現(xiàn)在該干什么?”擺在他們眼前有好幾十種選擇,但他們的內心沒有喜惡。因此,每項選擇都必須用理性一一去分析對錯,但是因為他們內心沒有任何感覺,所以也找不到選擇的理由。而其他人面對這個世界時,充滿各種情緒的大腦會立即、自動地評估種種可能性,做出最佳選擇。只有在兩三個選擇都不錯的情況下,我們才需要用理性衡量不同選擇的利弊得失。

人類的理性其實非常依賴復雜的情感,因為只有當充滿情緒的大腦運作順暢時,理性才得以運轉。柏拉圖把理性比喻為控制桀驁不馴的馬匹的馬夫,但這可能有過度強調智慧及馬夫力量之嫌。我認為,騎象人騎在大象背上的比喻更貼近達馬西奧的研究結果:只有理性與情感攜手合作,人才會表現(xiàn)出聰慧的行為,但是情緒(大象)仍負責絕大部分的工作。直到大腦出現(xiàn)新的大腦皮層,騎象人才開始活躍起來,大象也因此變得更加聰明。

自我分裂4:控制化和自動化

20世紀90年代,當我逐漸發(fā)展出大象和騎象人的比喻時,社會心理學界也開始對人的心理采取類似觀點。曾經長期醉心于信息加工模式及電腦程序這類比喻的社會心理學家們開始發(fā)現(xiàn),人的心理一直有兩套處理系統(tǒng)在運作——控制化處理過程和自動化處理過程。假設你自愿成為以下實驗的被試。首先,實驗人員會給你幾個跟文字有關的問題,告訴你答完后就過去找她。這些問題很簡單:有幾組各含5個詞的詞組,你可利用其中4個詞隨意造句。比如,用“他們/她/打擾/探望/經?!眮碓炀洌兂伞八麄兘洺L酵被蛘摺八麄兘洺4驍_她”。幾分鐘以后,你做完了測驗,并依照指示從實驗室出來到走道上。這時,實驗人員就站在那里,但她正和某人聊天,看都不看你一眼。你認為你會怎么做?嗯,如果你造的句子中有一半的句子有粗魯之意(比如,打擾/厚臉皮的/侵略地),你可能會在一兩分鐘內打斷她的談話,并對她說:“嗨,我做完了?,F(xiàn)在我該做什么?”可是,如果你拼湊的句子中用到跟禮貌有關的詞(他們/她/尊重/看見/通常),那么你很可能就會乖乖地待在原地,等實驗人員發(fā)現(xiàn)你,而且一等就等了10分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