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鍵時刻》中國第二次崛起及其對全球、地區(qū)秩序的影響(10)

關鍵時刻:美國精英眼中的中國、美國與世界 作者:門洪華


【訪談札記】

早聞熊玠教授不修邊幅、親切自如,是頗有古士子之風的敦厚長者,2011年11月7日的拜訪的確讓我心有同感,而其對中國問題的認知又往往觸動同為炎黃后人的心弦,尤感心有戚戚焉。

熊玠教授介紹說,自己1955年畢業(yè)于臺灣大學,1958年來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教授比較政治、國際法與國際政治,1987年曾與鄧小平會談達6個小時之久,涉及國際大勢、美蘇關系、美國外交、中國外交、兩岸關系等,據(jù)傳是鄧小平最為看重的境外學者。熊 教授曾問鄧小平,如果中國的改革出現(xiàn)量變到質變,該怎么辦?鄧小平回答說:想過,我們這一代就是要把經(jīng)濟搞上去,下一代要把文化搞上去,再一代把政治搞上去。2005年,胡錦濤提出政治民主的構想,溫家寶提出“風雨無阻,至死方休”,看起來鄧小平的思想正在落實之中。以其對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的遠距離觀察和深入實踐,熊 先生確信地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處于中國宏偉目標的核心,中國的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卻不失其方向,因為黨在指揮方向。按照西方的標準中國沒有平面的民主,但是中國有立體的民主。

熊玠教授強調,中國進入第二次崛起的時期,第一次崛起的國家大都依靠侵略崛起,而中國第一次崛起并未采取侵略措施,第二次崛起也不會采取侵略做法。他認為關于中國的幾個核心問題是:中國文化為什么延續(xù)如此長久?為什么儒家被選為國教?中國封建之后為什么沒有走向資本主義社會?為什么西方文化到中國后一蹶不振,導致共產(chǎn)主義興起?為什么中國模式起作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蘊含著對中國未來走向的判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