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四十六年后的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俄歷十月二十五日),在阿芙樂爾巡洋艦上的隆隆炮聲和攻克冬宮的“烏拉、烏拉”的歡呼聲中,人類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馬克思恩格斯生前盼望已久的社會主義革命終于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真正得以實現(xiàn),科學(xué)社會主義由此不再是徘徊在歐洲上空的“幽靈”,而是由理論變成了現(xiàn)實,世界開始了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對此毛澤東的評論是:“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改變了整個社會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時代?!边@樣,俄羅斯就從法蘭西手中接過了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上“世界歷史民族”的旗幟?!?/p>
當然,歷史走的是“之”字型道路。列寧的“一國勝利理論”和十月革命的實際勝利解答了落后國家為什么能夠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這一時代課題,然而對隨之而來的落后國家如何才能取得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成功的問題,由于列寧過早逝世等原因,卻始終未能予以科學(xué)解決。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shè)實踐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的模式,在當時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隨著歷史的不斷發(fā)展,潛在的弱點漸漸暴露出來,喪失了原有的合理性與必然性。當歷史的腳步跨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后,在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蘇聯(lián)和東歐發(fā)生劇變,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到重大挫折,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發(fā)展時期?!?/p>
鄧小平的思考與探索代表著當代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和當代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的先進水平,使社會主義再度顯示出生機與活力。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和人類歷史的又一個“新紀元”自此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