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行內最大的幾個公司,都已經在中國設廠,部分產品開始本地化生產,并向全球供貨。這已經給我們帶來很多價格競爭上的劣勢。
2. 很多本地制造企業(yè)發(fā)展速度迅猛,從以前與進口產品完全不形成競爭,演變?yōu)樯贁祽妙I域已開始發(fā)生競爭,正在沖擊我們的部分陣地。
3. 中國政府采購從2008 年開始,已大范圍實行“中國制造”優(yōu)先原則。簡單說,就是同類產品有國產的必須優(yōu)先選擇,不選擇必須充分說明理由并請專家論證,這在各類招標或直采項目中,已經給我們造成很多阻礙。這些理由都充分說明,在中國設廠,不管是通過并購還是自己開設都是境外儀器廠商的理智選擇。儀器行業(yè)的發(fā)展盡管滯后于其他行業(yè),但是潮流應當是一致的。
然而最終,這些支持并購的理由,還是敵不過大部分人,尤其是中國管理層對“中國制造”缺乏信心的反對并購理由。于是,中國管理層在實際行動上就表現為,在并購談判中不積極推進,擴大某些問題,以拖延時間。
正面講,我們可以說這叫緩兵之計,反面看,這很可能正在貽誤戰(zhàn)機。對于這個敢不敢的問題,我很想聽聽大家怎么看。
黃鐵鷹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找同行網創(chuàng)始人
不是KB ,反而是中方管理層對“中國制造”存在更大的擔心?因此,并購就被拖了6 年?KB 對在中國收購企業(yè)的決心是不是也搖擺不定?
澳大利亞勞動力貴,一般人家都準備一些工具,家里的東西壞了,小頭小腦的都自己動手。我剛到澳大利亞時,圖便宜,看到日本和德國的工具比中國的貴5 倍之多,就買了一套中國產的工具。不久,鉗子不咬牙了,螺絲刀擰不住螺絲了,鋸也彎了,電鉆也動不了。后來,我逐漸開始用德國的,用了幾年,的確讓人服氣。我問一個蓋房子的朋友這是為什么。他只說了一句話:鋼材不同!
上面這個并購爭論的案例說明:我們其實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里,因此,一再阻止德國老板的并購。然而,任何并購決定的困難都在于對未來和整合能力的判斷:能不能通過德國公司的管理,把本公司“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提上來?如果我們不做,對手可能會這樣做,而且成功了!
張海蓉 天美(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jiān)